福建漳州台商区文物讲解员集体“充电”

2020-03-31   中国县域经济报

本报讯 文物保护单位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窗口,而讲解员可以说是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将“文保”背后的故事讲好,能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

3月30日,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在“国保”天一总局举行文物金牌讲解员“充电”课堂,对区内的10余名讲解员进行培训。

“请大家看这里,‘门当’与‘户对’最初是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镇宅装饰、稳固门面之用。”在天一总局郭有品祖厝大埕,王少用指着大门解说着。“这个大门应该是4.2尺,古建筑的坐向、高度、宽度等都很讲究的,古人用鲁班尺丈量,往往不会是整数。多出的零头,其实代表了风生水起、子孙兴旺等不同寓意。”

高级古建营造师王少用就天一总局郭有品祖厝建筑技艺进行解读,将前沿的学术理论与实用相结合,为学员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在台商区的“天一总局”院落里,方丽娟不仅讲解生动,搭配适时提点建筑物细部意涵,启发了参与者热烈提问与讨论。大家则是跟随着她的脚步,寻巷访查,慢慢的走进了解一段关于中国邮政史上的旧时光。

此次“充电课堂”,卢丽丽、方丽娟等台商区首届金牌讲解员相继进行实操讲解。不仅充实自己的讲解内容,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讲解水平。

“天一总局是国家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背后有它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和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因此,讲解员就有了独特的使命——让文物活起来。”台商区社会事业管理局文物旅游科罗敏说,“讲解员是一个越热爱越焦虑的工作,热爱源于对历史文化的喜爱,而焦虑来自于自己所学所知的太少的担忧。只有我们带上热爱文物的情怀去讲解,才能把珍贵的历史记忆一直传承下去。我们举办每月一次的‘充电课堂’,就是希望通过专家现场授课,从而使金牌讲解员把史实更生动地呈现给观众。”(通讯员 陈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