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到田雨,可能浮现的是《夏洛特烦恼》里面心机很重的王老师,又或者是今年年初上映的《飞驰人生》里面老干部形象的驾校教练,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二级男演员的田雨,如今身上早被打上了喜剧的标签,他的脸仿佛有种天然的喜感,看到他就忍不住想笑。
最近,他主演的电影《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就定档10月18日上映,前期只放出了一段预告,也没怎么宣传,不过看过预告的大家应该会被这类型的题材所吸引。
电影由6个小故事串联而成,讲述的是由田雨饰演的代驾司机李渤,在代驾过程中和乘客之间发生的趣事,从简短的预告中我们能够看到涉及的元素就有亲情、爱情、事业等方方面面。
电影采用多线并进的方式来把六个故事同时讲述,方式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有用过,如最近刚结束的电视剧《小幸运》就是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互相平行交错来表达对于家庭教育中遭遇的不同情况。方式用得好,节奏把握得当就会让电影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叠加增益,产生共鸣;如果用得不好,那就会让整个电影的故事杂乱无章,也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欣赏度大打折扣,所以这就对导演的掌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说实话,6个故事组成就有点多了,还要在110分钟内把电影的主题思想通过故事来传达给观众,这样不仅容易造成故事浅尝辄止,还会给人中心浮于浅表的印象,让观众认为这是爆米花电影,看过就忘记了,只是不知道导演是如何处理这问题。
大家都知道,代驾司机一般都是晚上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送喝了酒的车主回家,每个人都有自己喝酒的理由,有的热衷于喝酒,有的言不由衷,有的借酒消愁,当然大家最后的结果都一样,就是喝醉了。
酒后当你叫了代驾,坐上了车,看着身边完全不认识的代驾司机,随着车辆发动,车窗里的景色迅速往后退,酒醉的感觉让你比平时更勇敢,这时把自己平时想说不敢说的话说出来,除了感到一阵舒畅,更多的是不用为说出的话负责任。人心里压抑久了需要释放,喝酒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带出可以释放的途径。
题材的选择非常讨巧,以代驾司机为题材的电影比较少见,从代驾司机的角度来倾听乘客的故事,再延展出背后深藏的故事和潜藏的原因,可以创作的范围就十分广阔了,可以说既接地气又可以创新。唯一要注意的是会不会用力过猛过于煽情了。
整个预告的基调走的是轻松诙谐的路线,演员们演得怎样?因为正片还没有上映,所以不作评论,但选用田雨作为主角是个明智之选,他之前饰演的角色往往都是表面严肃正经,但内里的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反差非常大,也正因为这种反差萌,给观众带来了欢笑,也让观众记住了他,有时候喜剧并不一定就要不停地装疯卖傻或者动作表情很夸张,通过人物细微的变化也能达到出众的效果。
田雨用20年的演出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把人物观察得足够细微,正经和搞笑其实只在一念之差,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说电影并没有怎么宣传,但在业内其实大家都早有耳闻了,因为在前不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它是作为传媒关注单元进行展映,与它一同展映的还有《鼠胆英雄》,这是由50位不同的传媒评审委员评选出来的结果,所以对于电影的品质我们不用太担心,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它的票房能到达什么程度。电影的上映日期刚好错开了十一主旋律的电影档期,相信《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是做好了准备,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