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女儿,她们相差6岁,大女儿开学六年级,小女儿明年上小学,也就是说,当老大高考结束,老二又要上初中,我和孩子妈妈,要经历整整12年紧张的学习陪伴生涯,想想就酸爽。
回首过去这些年,老大的培育过程,踩了很多坑,那些坑踩的莫名其妙,甚至之后很多年,才发现那是坑,这都源于我的无知。
化妆师姐姐和真人芭比娃娃妹妹
而我还有机会,在老二的教育中,还能得到了弥补。
前些天有个朋友和我探讨孩子教育,她是一顿牢骚抱怨,把孩子损的一无是处。我说:你要是这么说,我给你一个最好的建议,放弃吧,要个二胎!
当然,这是句玩笑。
作为一个两次完整的,经历了孩子学龄前全过程的父亲,希望能够给孩子还小的你,三个经验建议(血泪的教训),相信我,对你非常有用,继续看下去。
孩子从出生到2岁前,你关注他是否能吃好喝好,最头痛的是感冒、发烧,最揪心的是往头皮上扎针……
从两岁开始他冒话了,有了独立的思维,经常语出惊人,他这些高光表现,都会让全家欣喜若狂,激动地发朋友圈炫耀……
三岁上了幼儿园,你既惊喜,又焦虑,痛苦的渡过母子分离焦虑,整天惦记着这小家伙,在幼儿园吃的咋样,睡没睡午觉,有没有挨欺负……
四岁他开始调皮,一天天上蹿下跳的,五岁他开始惹祸,让他往东就偏往西,前一分钟和你腻歪的死去活来,后一分钟就让你火冒三丈……
基本孩子都是这样:
一年和顺期,一年叛逆期,一年和顺气,一年叛逆期。你家孩子可能还小,你可能说,没事,我还能hold住。
真的hold住吗?恐怕只是“吼得住”吧。
好了,现在开始说重点。
到底作对哪三件事,你将会省心十几年,接下来说的这些,90%的父母都不知道,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全是眼泪……
接管孩子的教育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唯一的权威(幼儿园老师还是以服务心态为主,生怕伺候不好你,孩子转园被园长骂,基本起不到啥权威作用),所以,家长是孩子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思想影响者。
年轻人工作忙,难免要老人帮拉扯一把,两代人从生活背景上,从阅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特别小的时候还好,老人也就是养孩子健康,不哭不闹就行,但长大一点,就会出现很多分歧。
老人会溺爱,会背着你偷摸给孩子买糖,会见不得孩子哭,会推翻将你刚建立起来的规则,会明里暗里的阻止你的批评。
哎呀宝贝没事噢,到奶奶这来……
就这样的一正一反的两股劲,生生的将孩子管夹生了。所以,无论你有多忙,一定要将教育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也只有这样,在孩子上小学前,你方能建立起科学的规则。
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让老人帮带,你帮管哦?
别着急,继续听。
老人可以帮衬一把,但我说的是,谁来主导,这考验的是你的智慧。
接管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从一味的将孩子扔给老人,然后把老人变成“保姆”,这样做,是在走两个极端。
教你一招,记好了。
学会“溜须”老人,关注老人的生活状态,花时间沟通家长里短,在孩子面多塑造老人的优秀故事,一旦这样,老人内心愉悦,也就能接纳你的任何意见,渐渐的自动地退出孩子的管理,谁还不想更省心呢?
当全家的关系融洽了,家庭氛围就会好起来,一旦好起来,孩子就会自由、平和,不必看不同人脸色,也不必左右逢源,好的习惯自然形成。
这个道理,是我经历了好几年才悟到的,起初爷爷奶奶辛苦的带孩子,但吃力不讨好,家庭氛围一度非常紧张,而近些年好转了非常多,家庭也开始和谐。
别说了,我先哭一会。
父母的情绪管理
如何才能判定你的教育是否成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你能不带任何情绪。
请牢记,任何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所以,教育孩子时,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都是在发泄。
我不腰疼了,说的挺容易,谁能保障总是好情绪?
把这句话记在小本本上。
控制好情绪最佳的方式,就是降低对孩子的期待,甚至是不期待。
你对孩子一股脑的牢骚抱怨,不就是孩子没按你的要求做嘛!
你觉得他不如别人家孩子,不就是拿外人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嘛!
你觉得孩子的某个缺点,不就是太像你,而你对自己都不满意嘛!
别怪我竟说大实话。
降低对孩子的期待,理解他在这个年龄,能力有所不及;把重点放在,观察他做的好的方面,别说没有优点,拿着放大镜去找,然后猛烈的夸。
当孩子感受到赞扬,就会更加期待变成那个样子,他就会越来越好,你的坏情绪自然就在消退。
在学龄前,还来得及,你要是真能锻炼出这种情绪控制的能力,慢慢形成习惯,等孩子上小学以后,你还能够宽容以待,恭喜你,救心丸、去痛片都扔了吧!
摸清每个年龄段规律
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特点规律都不同,需要培养的品质方向也不同,摸清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点规律,你就找到了他心底的那张地图,你才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我只举一个例子,就能启发到你:
我大女儿在五岁左右的时候,每次和她玩跳棋、扑克这类游戏,只要她一输,那嘴撅的能挂酱油瓶,你要是一说她,马上哭天抹泪。
这时候我们就很烦,超级烦:
那还得总是你赢,把把你赢啊,就你这个性格,你说你跟谁能处长,你以后到社会上,你以为谁都让着你啊……
这样说完,你说会有效果吗?啥用不管,下次还这样。
没事,我还可以弥补,我还有一次重来的机会。
到我小女儿这个年纪时,我提前学习到:
孩子五周岁左右,就会有“想赢怕输”这个特点,于是我针对性的做了锻炼。
我在和小女儿玩游戏的时候,我会特意的先输给她几次,然后就会上下跳脚的:气死我了,我就不信了,我还能输给你,再来一把……
每次这样说完,小女儿都会很开心,笑的不行。等有几次她输了,刚开始非常生气,跑进屋里,但转瞬又跑出来,学着我的样子:我就不信了,再来一把!
打铁趁热,我立即大肆夸奖,一边摆棋子,一边嘟嘟囔囔的:哎,我女儿真行嘿,赢得起输得起,而且还不服输,很多大孩子都做不到……
就是这样,当我清晰了她这个年龄段有这个规律特点,我就不会去说教,去抱怨,而是刻意的去训练,给她示范出标准,她一旦“上钩”,马上就夸奖,这就是在树立她,成为那个样子。
你想要对方成为什么样子,那就先把对方树立成什么样子。
这句话可不光适用孩子教育,对老公、对老婆,对老人,对朋友,对员工,都是如此。
还记得我都和你说了哪三点吗?
掌控孩子的教育权,你来主导,但同时哄好老人,家庭一片和谐气氛,想想都开心。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怎么做我可告诉你了,忘了爬楼上去再看一遍。
清晰了解孩子年龄段的规律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是这样,我可以,你也一样可以!
如果我说的这些对你有用,期待你关注、点赞、转发,要是还有啥要和我探讨的,在下边留言,只要留言我必回复。
我是大鹏,两个女孩的父亲,一直在致力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连续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