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我认识一个地产中介的资深经理,那会正值调控期,和他一起吃饭时他总会把:啥时候限购松绑了日子就好过了放在嘴边。那会我就问他:你怎么知道限购会松绑呢?他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肯定是松一时紧一时的嘛,总不能一直紧吧?果然在之后的岁月里,确实被他说中了。我想这不单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想法,很多普通的房产投资者也是这么认为了,有松有紧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楼市的常态了,直到中央提出了房住不炒。
和过去不同,最近两年只要各地出现了某些楼市过热的情绪抬头,国家必然会出手敲黑板扔粉笔,态度已经十分明朗了,想要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门。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各地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记录就超4百次以上,只要有越界动作不好意思,调控动作立马跟进,就是这样态度鲜明不让任何人钻一丝的空子,当然有些地方反应算是慢了的,于是形成了部分地区的楼市小阳春,但这都无伤大雅,毕竟大环境已经是如此了,掀不起太多风浪。楼市稳定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旧蓬勃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不把房地产作为你短期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未来楼市将长期保持现行的购房政策,稳定将是大概率实践并长期存在下去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一组比较直观的数据,中国目前的主力人口也就是25-45岁的人群,其总数峰值在2015年登顶,并在此后逐年出现下降,这个年龄层是我国房产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中国主要的社会劳动力供应年龄层,不谈日本那些70多岁还在工作的老龄化社会,就看我们国家,这个年龄层绝对是社会工种的主力,他们的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也就意味这未来进入大中城市的新增人口数也在下降,那么长期的购房需求数量也会出现下降。与之相伴的是我国目前大量住房需求透支,因此未来房产滞销的可能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滞销,那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供不应求。
另外参考国际主流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型的城市群实现人口集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如今我国也已经照着这个模式在走,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将依旧是人口及社会资源的主要聚集地,而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的现状和现在相比将会越来越差。其实这样的例子早就凸显,西部和东北的部分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楼市已经是一片荒漠了。
而开发商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大量开发商暂停拿地积极寻求转型就可以看出,逐步的减少自己手上的库存量,为未来脱离房地产行业做准备,开发商少开发少拿地,房产存量的大头就集中在居民手上,而中国百分之90以上的家庭只拥有一套住房,这也是相比之下比较好的情况,当房产在居民之间流动时,即便房价下跌,老百姓普遍拥有一套住房满足的是基本居住需求,因此不会出现集中恐慌性抛售,楼市的稳定自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不得不说,当下调控的多限政策其实是充满智慧的,利用限购极大的降低了居民盲目拥有多套房产的可能性,变向的降低了楼市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