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成媛
周一一上午的时间,张钢朋几乎脚不沾地,穿梭于B超检查室与放射科各科室,近30台检查之后,仍旧精神充沛。“很多都是老朋友了,通过检查身体基本都没有大碍,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作为临床诊断的“侦察兵”,影像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像科医生却很少被关注。熟练操作着各种影像仪器设备,耐心倾听着患者的各种诉求,准确出具各种检查报告,对于张钢朋来说,这一干就是25年。“虽然更多的是与各种仪器打交道,但这是个良心活,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得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每一项诊断把好关。”
张钢朋今年46岁,2012年来到棘洪滩卫生院工作。影像科属于急缺岗位,刚入职时,医院仅有一台B超,诊断报告还得手写,可谓是“一穷二白”。张钢朋便立马着手创建与完善影像报告系统,规范临床诊断和医疗文书的书写,为单位节省资金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便利。
2019年,为更好地服务周边广大居民看病就诊,棘洪滩卫生院搬迁至新的院区,超声、CT、数字胃肠检查、DR、口腔全景等影像检查及诊断业务全面普及,此时的影像科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不用排队,很快就能拿到报告,真的是太方便了。”“我是特意来找张钢朋医生做检查的,有他在,很放心。”面对患者的高度评价,张钢朋坦言,做好每一个检查,出具好每一份报告,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在科室的墙上,有一面感谢张钢朋的锦旗,那是2018年8月份的时候,有一位患者一直胸痛,辗转多个医院没有查出什么原因,来到棘洪滩卫生院,张钢朋通过CT仔细检查,确认是肋骨轻微骨折,确诊后患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经过治疗最终完全康复。张钢朋介绍,基层卫生院承担着大量的老年人查体、育龄妇女检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有很多慢性病人的长期跟踪检查,像很多结节类的检查,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或者几年会好转,有的可能会发展得更为严重一些,像早期肺癌的筛查,第一时间诊断出来,患者能够接受及时的治疗干预,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常常与临床医生进行探讨,找到适用患者检查的最优解。一切为了患者,这是职责所在。”张钢朋说道。有时在下班后,只要医院来电话,张钢朋都是随时随地立马赶往医院。“很多老人在我们医院进行托管养老,遇到急性发烧、腹部胀痛等情况做检查,必须尽快赶到。”
习惯了几乎全年无休的工作,张钢朋对家庭自然亏欠很多。除了负责影像科之外,张钢朋还是总务科的负责人,在新院迁建期间,他天天往返于老院与新院两个院区,一连3个月,每天都是很晚回家。“连桌椅板凳都得盯着,像我们影像科,防辐射门要求很高,墙壁也需要多重防护。那时真是连轴转,不过看到崭新的医院一切稳定发展,再辛苦也值了。”
“做医生一直是我的梦想,从事影像工作,为患者的各项诊断负责,就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我感到非常自豪。”张钢朋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