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没有目标?网友的回答很扎心,父母要反思

2023-08-21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为什么你的孩子没有目标?网友的回答很扎心,父母要反思

同事好几天没来上班,上门探访发现她生病卧床。

她的儿子在家,以为他请假照顾生病的母亲,谁知他坦言:“我不是请假,我是辞职了。”

转头望向同事,她泪流满面,瞬间明白:同事生病,一定跟她儿子辞职有关。

果不其然,同事是被儿子“突然辞职”的举动气病的。而她的儿子,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我讨厌数字,讨厌体制内的工作!她非得强逼我,似乎不把我逼死不罢休。”她的儿子对她满怀怨气。

问她儿子自己喜欢什么单位、什么工作,他竟然摇摇头,说自己啥也不喜欢,十六年寒窗已为母亲完成了读重点大学的梦想,现在累了,只想歇歇。

摆明他是想“躺平”,难怪他的母亲急得也躺下了。

同事在儿子读小学时离婚,她的丈夫文化程度偏低,年轻时因为机遇赚了一些钱,后来无能为继,于是自暴自弃,家里“战争”不断,不得已俩人离婚。

从离婚之日起,同事就下决心把儿子培养成有文化、有作为之人。

她狠抓儿子的学习。儿子也听话刻苦读书,一路都是重点学校,从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儿子大学读的专业也是她选定的,她觉得学金融稳当,以后工作可以稳定。

儿子一直按照她的指引前行,但在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儿子却走不动了,或者说不想走了。

其实儿子以前看似“优秀”的人生之路,是“空心”而行,是被母亲推着麻木前行。

现实中类似于同事儿子这样披着名牌大学的闪耀外衣,内心空洞无追求的青少年大有人多,只不过同事儿子较为典型罢了。

有人曾在一所名列全国前茅的名牌大学做过调查,发现存在“空心”病,对学习和未来感到迷惘的人竟然接近40%。

这些大学生一路拼搏,终于考上名牌大学后,完全失去目标。他们似乎已经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完成了家人的使命,人生到达一定的高峰,后续不知该追求什么了,玩游戏、无所事事成了日常。

职场中,希望休闲,只应对日常工作,无所追求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多。

情感类节目中,曝出年轻人工作之余大多玩游戏、聚会玩乐,而刷手机更是年轻人打发时间的惯用方式。

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人群中,不乏高学历的人。少时努力,长大后日渐平庸已见怪不怪。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有目标?”,网友的回答很扎心,父母要反思

那就是:

很多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被老师和家长推着前行的,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搞不懂自己想要什么,习惯于被安排,一旦离开父母、离开学校,就迷茫了…所以有目标才怪呢。

而没有目标的人生,注定一片荒芜。

所以,家长相比于抓孩子的学习成绩,懂得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更为重要!

帮孩子树立长远目标,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目标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尽早帮助孩子树立长远目标,会让孩子更有方向,更有动力。

但孩子太小时,认识会处于模糊不清中,家长的引导、帮助必不可少。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家长帮助孩子树立个人目标,不是简单设定要考哪所重点大学,而是要想清楚将来成为怎样的人。

一般来说,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时就可以跟他们探讨树立目标的问题。这不能是家长依据社会热点或自己的经验跟孩子确定,而是要结合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憧憬未来。

树立长远目标,尊重孩子非常重要。只有孩子感兴趣,目标才有可能引导孩子为之努力。

见过为孩子树立“钢琴家”目标的家长,每天逼孩子练琴,孩子被逼得“泪水涟涟”。见过希望孩子将来成为“计算机人才”的家长,将孩子强行送往编程培训班,孩子不是在那里傻坐就是逃课……

凡是孩子没兴趣的,再“高大尚”的目标,最终也化为尘埃。

树立目标,要跟孩子探讨,而非家长一厢情愿。

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了。

但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家长都着力抓孩子学习成绩,很少跟孩子讨论未来。

对于孩子而言,尽早帮助他们树立起感兴趣的可行目标,学习才更有内驱力,他们的人生,也才更有追求并能持之以恒。

帮孩子设定短期小目标,应获得孩子真正认可。

人生一世,会有很多短期小目标,并需要不断调整。

求学阶段,考多少分,考入哪所学校等,都可以成为短期小目标。

但不管哪一个小目标,设立时家长都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决定。

再则,生活在变,学业在变,孩子的见识、思维也在变,孩子的目标也会跟着变。

但每一次目标的改变,都必须发自孩子的内心。换句话说,目标变与不变由孩子决定,家长只能从旁“保驾”,让其“不失不偏”。

现实中,几乎大部分家长,不管大目标还是小目标,都是自己说了算。

孩子刚刚跨进小学的门槛,不少家长给孩子立下目标: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成绩要在年级前多少名。

尤其在学习生涯转折阶段,如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很多家长立下的目标更是非常清晰:必须考上某所重点学校,连学校的名单都很明了。

甚至连同孩子学习的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家长都一手设定、安排。

有一名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问我目标,目标都是家长定的,我不用想,想也是白想。

如果所有目标都是家长设定的,孩子半途停步“躺平”还真有可能。

如何帮助孩子结合实际和可能设立目标,如何让目标获得孩子的真心认可,这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必须懂得的重要事情。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