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大数据公布的校园霸凌发生率已达到32.4%,家长、校方及有关部门十分关注校园暴力欺凌的情况下,被同学们孤立与排挤、造谣、起一些充满羞辱的外号等集体性的精神暴力,即同样能摧毁孩子心灵,留下一辈子心理阴影的“隐形霸凌”逐渐赶超易被发现的暴力欺凌!
“宝贝,最近你怎么没带小美和媛媛到家里玩呀”,晓莉看到女儿琳琳近期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同班的小美、媛媛一起玩耍一会儿才回家,甚至不会叽叽喳喳说起白天在学校的事情等异常情况,让她有些担忧地询问起来。
不过,面对妈妈的询问,琳琳只是以“准备考试了,我要复习”回应。但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时,晓莉看着孩子下降了近200分,从班级前五名跌到了倒数的成绩感到十分诧异:“你这段时间不是积极复习吗?怎么考得这么差?”“我不敢考得太好,不然就没有朋友了”,琳琳满脸痛苦地回答。这下子,她更懵了,急忙询问事情的真相。
原来,相比于琳琳一直处于班级前5的成绩,比较贪玩的小美、媛媛只是徘徊于中游而已。所以,当3人成为朋友后,小美与媛媛便一直向琳琳强调:“我们是好姐妹,成绩也应该相近。”
除了上课时,二人经常轮流与琳琳说话,让她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外,哪怕是随堂测试,只要她考了不错的成绩,迎接她的就是“学霸别和我们这些学渣玩了”等嘲讽。甚至因小美性格开朗,与班里女生们关系亲密,只要她不高兴,琳琳也会被其他女生孤立。故而为了“保住”友情,她确实不敢再考得好成绩。
听了女儿的回答,晓莉一边自责没有足够关心孩子,如果不是女儿成绩波动,她都不知道自家孩子的校园生活如此“复杂”。一边又对孩子们的嫉妒心感到震惊,最终只能为女儿办理转班,让她远离是非。
其实,最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就指出,在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青少年里,校园霸凌原因占据80%,而直接伤害心灵的“隐形霸凌”,即精神暴力更是伤害巨大。
1、语言霸凌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3.45%的未成年表示受到过语言的伤害,如被同学辱骂、起一些十分难听的外号,甚至有些女孩子出于嫉妒等心理,造谣其他女孩行为不端等。
而语言伤害因没有对孩子造成身体直接损伤,使得老师也很难介入管教。但正如“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不仅影响巨大,且十分深远。
2、关系霸凌
校园亦是一个小型社会,自然也就存在交际圈。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等。而大数据显示,在我国所有的校园中,关系霸凌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0.5%左右。即通过多人联合对某一个孩子进行孤立、排挤等。
如分享好吃的零食只忽略其中某一个孩子,或是任何集体活动不会带上他等。通过拉帮结派做出非常明显的排挤与孤立,达到伤害的目的。
除了以上几种并非动用武力的霸凌外,故意乱扔孩子的课本、撕毁作业等也是比较常见的“隐形霸凌”,或许在成人看来,孩子并没有受到肉体上的伤害,就不算是遭到校园暴力。
根据心理学家Naomi Eisenberger的研究结论,人在遭到精神上的伤害被激活的脑区与身体疼痛所激活的脑区是一样的,即心碎产生的痛苦与摔断腿并没有区别,甚至还会影响更加深远。
故而,家长们切不可忽视了孩子是否遭受到“隐形霸凌”一事,且必须懂得处理与安抚,才能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时刻与孩子保持交流。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60%遭受霸凌的孩子不会将遭遇告诉别人,除非家长通过观察他的异常才能获知。而这也只是因为孩子身体受伤严重或是出现过于明显的心理异常行为,若是到了那时,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了。
所以,平日里家长们一定要与孩子保持良好地沟通,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敞开心扉。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尊重、信任,无论孩子说起什么事情,也都要及时回应,表现出关心、理解的态度。
其次,教导孩子懂得应对霸凌的方法。
根据数据统计,许多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普遍比较内向、胆小,进而被其他同学欺负。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让他们懂得被欺负时,要立即告诉家长、老师,不可一味隐忍,否则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暴行”。
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说,可以参考《对小学霸凌说不》这套书,在孩子遇到霸凌之前,起到预防作用,即使不幸遇到了,孩子也知道如何应对。
一套书8册,有8个主题,都是小学生常见的霸凌场景:拉帮结派、爱炫耀、不到钱、被开玩笑、被孤立pua等,几乎每个学生,都遇到过。
关于这些霸凌,书中给出了解决办法,让孩子能一语中的,学会反击。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掌握主动权,直面霸凌,不再胆小不敢说!
文章开头的琳琳,显然是遇到了“隐形霸凌”,也就是遇到了不是真朋友的情况。她不知道怎么去说,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弄得自己很被动。
《这不是真朋友》中,就讲述了小女孩莫妮卡,被好朋友情感霸凌的故事,提供了很多小妙招,可以让孩子辨别真假朋友,不再委屈,也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
这套书是美国反霸凌权威专家创作的,得到了13位心理学家的推荐,一致认为,这套书不光可以给孩子支招,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霸凌,还给家长提供了参考依据,让家长知道,如何跟孩子聊霸凌,怎么回应孩子的问题。非常适合家有小学生的父母跟孩子共读,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如果孩子年龄小,刚上幼儿园,也要进行反霸凌教育,可以看幼儿园版本的《学会大声说“不”》系列,让孩子逐渐建立反霸凌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进入集体生活,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可能会有退缩心理,遇到事情也不敢跟爸妈说,不敢跟老师说。而有些小朋友,因为平时在家嚣张跋扈习惯了,可能会欺负其他人,比如推搡、排挤、嘲笑别人。
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有小朋友欺负他,每天让他带一块糖去,如果不带,就揍他。我当时不太了解,还嫌他总吃糖,难怪牙齿会疼!有次带孩子读绘本,他忽然就哭了,跟我说,他像书里的小男孩一样,被欺负了。
我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幼儿园也是有霸凌出现的。而且,就在身边。当时我们共读的就是这套绘本,根据书中的方法和建议,我家孩子勇敢的说“不”,并且自己处理好了这件事。那以后,他的笑容多了起来,没多久,还当上了小班长呢!
幼儿园老师说,我家孩子情商很高,经常会帮助小朋友之间解决矛盾。其实,他的一些能力,就是从这套绘本中学到的。
要知道,他以前遇到事情就只会哭鼻子,到现在能主动解决问题,并且跟同学的关系都很好,很大程度都是这套绘本起了作用!
枕边育儿寄语:
现如今,校园霸凌的新闻屡见不鲜,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霸凌已经不再局限于暴力,还有语言、人际关系等诸多“隐形”的伤害方式。所以,家长们应时刻注意孩子的校园生活情况,既要教导孩子遭受各种欺凌时该如何应对,也要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自保能力等,尤其是情感早熟、敏感多思又相对脆弱的女孩子们更需要得到相关教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