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零贰肆
端午
端
午
安
康
五
月
初
五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龙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壹
端午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
一 二 三 四 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
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后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贰
端午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
壹
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老百姓怕他被江中的鱼吃掉,把饭团投下去,这就是粽子的前身。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贰
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渔夫们划船去救屈原,这就是赛龙舟的前身。
叁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
肆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极为盛行。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
完
供稿:社会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