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摸透电气设备“脾气”,练就“望闻问切”检修本领

2024-07-01     中国青年网

程晨在工作现场。王雪琳/摄

走进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顾桥矿110KV变电所,一方红外测温仪实时显示系统率先映入眼帘,屏幕全方位展示了变电所核心设备主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这一电力枢纽承担着全矿100%负荷的供电任务,集团资深技师程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就设在这里。

1989年出生的程晨是全国技术能手庞士宝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不仅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还接连获得安徽省煤炭行业电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2年7月,从技校毕业的程晨通过招工考试,被分到顾桥矿供电一队,负责井下电气设备维修,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井下电气设备维修与地面不同,设备停电不仅影响生产进度,严重时甚至会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但是受到下井条件限制,每次能带到维修现场的设备有限,因此为了提高维修效率,需要电工在下井前根据工友们的描述准确判断出故障原因,然后选取合适的工具下井维修,这对年轻的程晨来说既是一项技术活儿也是经验活儿。

有一次10KV高压设备出现故障,工作面的生产受到影响,班长带着程晨处理,面对错综复杂的电路图纸和井下工友们急切的眼神,程晨急得满头大汗却又无从下手,有些专业术语更是听也没听过,最后还是班长上手帮他解了围。

从此,他暗下决心,再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上班时,跟在老技工后面认真观摩学习,下班后,捧起厚厚的设备工作原理说明书,仔细研究密密麻麻的设备电路图。有时候赶上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检修,他就跟在后面搞服务,一有机会就找厂家刨根问底。

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程晨逐渐“吃透”了电气设备,摸透了这些老伙计的“脾气”,也练就一身“望、闻、问、切”的电气检修本领。

可这依然不够,对矿井新人来说,井下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程晨至今都清晰记得,他第一次下井的时候,还没有走到工作面就已经满头大汗,“一低头,汗像雨一样往下滴,为了防止汗水弄湿电路板,只能不停用毛巾擦,维修结束后上井,毛巾都能拧出水来……”

程晨笑着回忆道:“不管维修的过程多么艰辛,每次设备恢复运转后,工友们的眼睛亮了,这时候我就成就感满满,再累都值。”

变化发生在2016年,企业通过出政策、建平台、重培训等举措,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让很多一线工人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正巧矿上的技能大师庞士宝来到顾桥矿供电队担任支部书记,他想在矿区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电工技能人才队伍。很快,基本功扎实的程晨引起了庞士宝的关注。而对年轻的程晨而言,此时正处于工作的瓶颈期:“那时候下井检查设备,上井维修设备,日子过得简单,但心里没有奔头。”就这样,师徒二人一拍即合。

在师傅的建议下,程晨主动走出井下电气设备维修的“舒适区”,来到矿井供电的核心部门地面110KV变电所。“到地面后工资少了一半,工作量却增加了一倍,周围的朋友都不太理解我的选择。”然而无论别人怎么说,程晨的态度都很坚定,井下供电系统单一,要想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就必须从矿井的整体供电系统开始学习。

翻开程晨的笔记本,每一笔都记录着他工作的点点滴滴。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设备升级后的电路分布,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理清了变电所集控室的几万个端子排。参加技能大赛,为了提升剥电缆线的速度,他去做了“美甲”,只为增加指甲硬度;为了拿下技师资格证,他两年满勤上完了技师培训课……

近两年来,顾桥矿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青年人才培育“孵化器”的作用,不断加强矿井机电骨干力量培养,每年从采掘开修等单位遴选约10名青工,利用半年时间脱产培训,程晨等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作为培训主力全程参与指导学员。

到目前为止,程晨已成功带出徒弟50多人,其中多人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讯员 王雪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7ae98858237732ac12625661eb6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