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老农在信用社买6元股金,如今他能拿的分红说出来你不信

2022-07-27   刘小景

原标题:63年前,老农在信用社买6元股金,如今他能拿的分红说出来你不信

现在很流行理财这个学问,大家都想拿点钱生钱,因为现在不像过去,大部分人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巴巴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要说有闲钱去存或者做投资了。但即使是在那样的年代,每个地方都是有那么些人的生活还是比普遍人都过的好一点的,在黑龙江有一位大爷,在1957年的时候,就拿出了六块钱作为闲钱存入了信用社,如今已过去六十多年,当初存的钱还能取出来吗?又能兑换成多少钱呢?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贫穷又落后,经济水平远没有现在高,人们对于金钱的管理观念就是把钱省出来,然后保存起来,那时候刚好开办了信用社,经过宣传,大家都愿意把钱存进信用社。因为这比自己保存钱可保险多了,把钱揣身上怕丢了,把钱放家里怕遭贼,所以还是交给专门管理的钱财的地方保管是最稳妥的。

国家为了老百姓方便存取钱,也是在各个地方都设立了信用社,老百姓们可以用闲钱买信用社的股金,这样信用社盈利后,老百姓也可以分得一笔钱,买的越多,分红也就越多。这其实也就是理财的一种的方式了,老百姓们也不太懂呀,只知道把钱放进信用社,人家专门保管,还有钱可以拿,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老百姓们都纷纷把钱放到信用社,这位黑龙江的大爷就是其中一个。六块钱,在当时可以一家人吃半个月呢,哪里像现在就是一顿早餐的钱。以前的钱可是很大的,什么都是物美价廉。但是,随着买股金的老百姓多了,信用社的利率就低了,收益也就变得很低。

久而久之,信用社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没办法再给人们分红了,曾经门庭若市的信用社也变得冷清了,存钱多的人就把钱又取出来了,存钱少的人慢慢也就忘记了。大爷就是忘记了,虽然六块钱在当时也不算特别少。这位大爷后来一辈子都没有娶妻生子,年老以后是由侄子赡养的,在六十多年后,他又猛然想起自己在信用社还存着一笔钱呢。

他原本是想,过去了那么久,现在物价都变得那么贵了,自己的投资也该有不错的收益了吧。就叫来侄子去信用社取钱,因为他也想留点什么给侄子,感谢他的照顾。经过两人的翻箱倒柜的寻找,好不容易找出了股金证,就兴冲冲去信用社领钱了,因为大家都想知道当初的六块钱放到现在能值多少。

历经多年,信用社变成了农商银行,当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股金证的时候表示很惊讶,居然还有人把六十年前的股金证保留到现在,都快成古董了。于是仔细核算,根据现在的制度条例,当初的六块钱只能换十七块钱。这让大爷和侄子都很失望,原本以为会是很大的收益,因为这在当时可是不少钱呢,价值可能要多百倍多。结果现在只能取出那么点钱,但是没有办法,相关政策就是这样,大爷也只好接受了,也决定不兑换了,还不如把这个股金证留下来作纪念。

大家都为大爷的这六块钱感到可惜,要是当时取出来也是小巨额了。存了那么多年反而贬值了,除了后悔忘记这笔钱也没有办法。但是侄子安慰大爷,即使没有这笔钱也会给他养老送终的,自己是为了尽孝。大爷也表示很欣慰有这么一个好侄子,也就释怀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