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凉,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多发,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很多人都觉得吃点药或者忍忍就过去了,可有些人咳嗽很长时间都不见好,这究竟是怎么了?
30岁的王女士自从九月份加班得了一场小感冒,开始咳了起来。殊不知,这场咳嗽折腾了她两个多月,整天感觉喉咙发痒、浑身无力、微喘、咳嗽不断,吃了很多消炎药依然没有好转。随后来到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就诊,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在中西医药物的治疗下,王女士的咳喘逐渐好转。
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主任医师王燕青介绍,咳嗽是指从肺经喉发出"咳、咳"有声的症状。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分为外感、内伤两个原因。
外感:
六淫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因素:
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刺激性气味,硫酸、二氧化硫等。当吸入这些时,就会引起咳嗽。
食物
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气候改变
当气温、湿度、气压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所以在寒冷季节或秋冬交替时较多发病。
精神因素
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运动
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运动诱发性咳嗽,或运动性咳嗽。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患者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
咳嗽久治不好,不能盲目吃药,要辨证施治~
辨别外感与内伤:
一般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常在受凉之后突然发生,伴有鼻塞、咽痒、头痛、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病变多局限于呼吸道方面,一般无其它脏腑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易于治疗。
内伤咳嗽多虚实并存、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变主要在肺,但常涉及肝、脾、肾等脏,病理复杂,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治疗难。但是,内伤咳嗽患者,由于肺虚容易受外邪,特别是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往往受到外邪侵袭而使咳嗽加重,这时咳嗽是由外感、内伤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了解咳嗽的时间、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有助于更好区分咳嗽属于哪一种哟。
时间:白天多于夜间,多为外感或内伤偏实;早晨咳嗽,痰出后咳嗽减轻,多为内伤痰湿或痰热较重;午后、黄昏咳嗽加重,多属肺燥阴虚;夜间发作或加重,多属虚寒咳嗽。
性质:干性咳嗽见于风燥、气火、阴虚等咳嗽;湿性咳嗽见于痰湿(或痰浊、寒饮)等咳嗽。
声音:咳嗽声重,见于外感风寒;声音粗浊,为外感风热;声音嘶哑、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或风热、风燥;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单声、轻微短促的咳嗽,为风燥、阴虚;连声重浊的咳嗽,为痰湿。
还可以根据痰来辨别~~
辨痰的性状包括色、质、量、味等。
辨色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色灰为痰浊;血性痰(脓痰、铁锈色痰)属肺脏风热或痰热;粉红色泡沫属心肺气虚,气不主血。
辨质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痰粘属热、燥、阴虚;痰稠厚属湿热。 辨量痰量偏少多属干性咳嗽,痰量偏多多属湿性咳嗽。
辨味痰之气味,热腥为痰热,腥臭为痰热胶结成痈之候,味甜者属痰湿,味咸为肾虚。
应该怎样做好预防保健呢?
生活饮食:
1.要注意病室寒暖适宜,保持适当的湿度。
2.病室内绝对禁止吸烟,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这点对肝火犯肺咳嗽病人尤为重要。
4.饮食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而定。例如外感热证者,饮食应特别注意清淡、易消化;脾虚者应注意饮食易消化,阳气虚寒的人,可以多吃牛、羊肉等温性补养之品等,忌食生冷、肥甘、辛辣、酒类等。
辨证调护:
1.外感咳嗽有恶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的人,应该多休息,而对内伤咳嗽体力尚好的人,应鼓励其进行适当的锻炼。
2.外感咳嗽风寒的人群,服药后当以微汗为佳,但是不能受凉;风热、燥热伤肺者,不能大量出汗,以免更伤津液。对其发热、恶寒重者,不能用冰袋冷敷,以防遏邪生变。要让病人多饮水,以助驱邪外出。
3.各型咳嗽易于转化,必须注意观察病人的症状和舌脉的变化,把握病情的演变。
4.要注意观察咳嗽声音及痰的量、色、质等变化。痰多者,应尽量鼓励病人将痰排出;咯出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或配合湿化疗法祛痰。
预防保健:
咳嗽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每次发作势必损伤人体的正气,使人体又易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渐渐演变为肺胀等疾病。因此,预防其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应气候变化,随气温冷暖增减衣服,尤其在冷空气环境时更应注意,避免感冒。
2.增强体质,对慢性久咳的肾虚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和耐寒锻炼,以提高肺的通气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平常容易感冒的人,可以经常按摩迎香穴或用手揉擦面部。
还有以下小食谱,可以帮助您尽快恢复哟!
五汁蜜膏鸭梨:
鸭梨(或雪花梨)1000g,白萝卜1000g,鲜姜250g,炼乳250g,蜂蜜250g。先将梨去核,萝卜、生姜洗净,分别用洁净纱布绞挤取汁。取梨汁、萝卜汁放在锅中,先武后文用火煎熬,成膏状时,加入姜汁、炼乳、蜂蜜,搅拌均匀,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取1汤匙,沸水冲调,每日2次。具有养阴清热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有热者。
糖渍陈皮:
将鲜橘皮或将洗净的干橘皮泡软,切丝,放锅中,加入大约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加水没过橘皮,加热煮沸后,改微火慢煮,水要烧干时将橘皮取出,放在盘内,将冷时再撒入约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匀即可。每日饭前或饭后,不拘量食用。具有开胃理气、止咳化痰、增进食欲的功效,适用于咳嗽、食欲不佳的人群。
自我疗法:
以自我按摩、艾灸为主。
拍肺两手自两侧肺尖开始向下沿胸廓拍打各10次。
灸足三里穴用艾条灸足三里穴(双侧),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揉风池、血海穴取双侧穴位,揉摩各10分钟,每日2次。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健康小知识,大家要记住:
咳嗽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手帕捂嘴
不捂没事,一捂准吐血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
但电视里都这么演
咳咳,此文是应网友要求而生。我们将会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刊登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您有什么需求或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精选您的留言为您提供更全面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