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咖们10则有趣的故事,于右任为女儿取名,一时想不出来就叫【想想】

2022-02-17   言语者

原标题:民国大咖们10则有趣的故事,于右任为女儿取名,一时想不出来就叫【想想】

1、国学大师章太炎喜欢写篆字,甚至开药方、写便条也用篆体,不少人曾被难倒。某次,差仆人买肉作羹,仆人不识字,带其手书条子跑遍苏州城内各肆,却空手而归。原来条子上篆书“肉”字与“月”形近,摊贩误以为章氏要买“月”,均称“没有”。

章太炎

(章太炎篆书联“肩头伊尹谁能任,脚底鸱夷未了心”,其中“肩”字,下部即“肉”字;“能”字中亦有“肉”;“脚”字左部亦“肉”。篆书“月”字中间一画不触边,因此不识篆书者易混淆二字)

2、梁实秋写文章回忆梁启超于清华大学演讲,其中写到梁氏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梁启超)

3、学者冒鹤亭于1903年获得经济特科试第一,于复试策论中引用卢梭《民权论》之内容。首席阅卷大臣张之洞对卢氏有偏见,遂弃冒氏,致其不得进士。据说张氏事后调侃道:“这个冒鹤亭引用姓卢的思想,卢家有好人么?梁山卢俊义是强盗,洛阳卢莫愁是女娼。”

(冒鹤亭)

4、杨度与国父曾有“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之诺。杨氏从王闿运之帝王学,以辅佐、拥戴“非常之人”成帝成王为己任。辛亥时期,杨氏依附袁世凯,组设筹安会,拥袁称帝。洪宪帝制失败,杨氏一度成为第一通缉要犯。杨氏一生游走于军阀、官僚、政客与投机分子之间,晚年加入共产党,终再蒙尘。

(杨度)

5、陈寅恪之兄陈衡恪不但精于书法,且开近代画坛风气之先。当年用速写与漫画之形式作《北京风俗人物画》反映社会底层之民间生活,其手法之新奇、意境之独特,可谓前所未有。但陈氏于48岁为继母奔丧时不幸染伤寒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因陈氏有别号“朽道人”“朽者”,吴昌硕挽其曰“朽者不朽!”

(陈寅恪)

6、教育改革先驱经亨颐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期间,大师荟集、风云一时。民国八年秋,教师夏丏尊、刘大白、陈望道及李次九支持“新文化运动”,“所选国文讲义,全用白话,弃文言而不授”,故致省教育厅查办,但经氏继续支持教改,省教育厅遂下令撤换校长,引发学生罢课之“留经运动”。当局出动军警弹压,激起各地罢课声援,影响波及全国。

(经亨颐)

7、王国维学贯中西、蜚声中外。王氏于《人间词话》中提出“三境界”之说,至今早已被引用无数。年轻时因自题诗中一句“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西头望大秦”受罗振玉激赏,罗氏遂决定“力拔庸众之中”。王氏于事业鼎盛之年投湖自尽,其遗嘱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句,学界一直据此讨论其死因,至今不休。

(王国维)

8、当年,刘季平年甫弱冠,因不满满清腐败,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追随国父、投身革命。1905年,苏报案发,章太炎与邹容均因触犯清廷入狱。邹容因体弱瘐死狱中,无人为之收殓,刘氏挺身而出,趁夜将邹容遗体载回华泾,慨以私人之田园,让地数弓为之埋骨。故章太炎书“刘三今义士,愧杀读书人”之句加以赞赏。从此,刘氏大名遍传海内外。

(刘季平)

(邹容)

9、据说北洋政府曾两度电召黄炎培就任教育总长,黄氏均坚辞不就,袁世凯无可奈何,送其“与官不做,遇事生风”八字。但民国38年之后,黄氏已过古稀之年,在周恩来要求之下,历任数职。此间,毛泽东曾借阅黄氏珍藏之王右军真迹秘本,黄氏恐对方不还,遂于约定时限之内数度电话催问,令毛氏颇为不悦。一个月期限毕,秘本完璧归赵。

(黄炎培)

10、据说“美髯公”于右任之二女出生时,夫人向其求名字,答曰“想想”。但老半天想不出个好名字,结果,索性定女儿之名为“想想”。后有人问其出处,于公脱口而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名句中不就用了两个‘想’嘛!”

于公于1930年代倡导“标准草书”,为此编订《标准草书》一书,以期普及推广书法艺术,功德无量。

(于右任)

(于右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