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却因为两个问题,而使其丧失掉了

2023-11-04     八月未完

原标题:德国曾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却因为两个问题,而使其丧失掉了

众所周知,德国自1871年统一以来,便不断对旧有的世界秩序发起挑战,意图打破旧秩序,重新瓜分世界,建立一套以自己为主导的新秩序。简而言之,就是意图成为“超级大国”。不过,过度膨胀的野心,让德国成为了战争策源地之一,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最终以德国战败告终,并且让德国损失了1/8的领土和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使得德国的国力遭受了削弱。

然而,德国尽管国力稍有衰落,但称霸世界的雄心却尚未磨灭。在20世纪20~30年代,德国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以便为将来的复仇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战争狂人”希特勒也在这个时间段粉墨登场。怀揣着称霸之梦的德国,在野心家希特勒的率领下,依靠种种特殊措施,迅速实现了综合国力的突飞猛进,很快便一扫一战失败的阴霾,做好了卷土重来的准备。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德国开始逾越《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进行领土扩张。当时的英法实施“绥靖政策”,故而德国的行动十分顺利:1935年兼并萨尔河谷,1936年进军莱茵兰地区。随后,德国的胃口进一步加大:1938年吞并奥地利,同年又将苏台德地区据为己有,接着在1938~1939年之际,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在此过程中,由于英法一直让步,所以德国一直得手。

依靠新兼并的地区,德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彼时,从军事上讲,德国已经建成世界一流的军队;从经济上讲,德国已经拥有名列前茅的经济总量;从政治上讲,德国也已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总的来说,此时(1939年)的德国已经离“超级大国”的位置不远了,如若德国在这个时候见好就收的话,那么它就能保住自身的既得利益,从而真正实现“超级大国”的美梦。

只是,德国的扩张步伐却并没有就此“刹车”。1939年下旬,德国对波兰的野心越来越强烈,企图将但泽走廊、乃至波兰全境都纳入其疆域之中,这就挑战了英法的底线。英法为了拯救波兰盟友,只得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之后的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二战再次以德国战败告终,并且让德国败得更惨。二战之后,德国彻底失去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只能以“普通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可谓是得不偿失。

那么,德国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已经距离自身的目标不远了,同时期英法也仍在实施“妥协政策”,对德国的既得利益采取默认的态度。那么,德国为什么不在此时见好就收、采取稍微理智的措施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可以从主观、客观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从主观角度讲,德国被之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

当德国着手兼并萨尔、苏台德等地时,英法一味的姑息忍让,企图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讨好德国。当时的英法两国作为世界霸主,居然对德国如此低声下气,自然使德国逐渐骄傲甚至自负起来。与此同时,时任德国国家首脑的希特勒又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胃口只能越来越大,而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所以总的来说,德国被之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只会索取更多的地方。

从客观角度讲,德国已经被纳入战时轨道之中

德国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便一改魏玛共和国时代低调的政策,而进行大力进行军备扩充,将整个国家纳入了战争时期的发展轨道之中。希特勒的诸多措施,虽然让德国得以度过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却同时给德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为大力扩充军备,德国的累计军费开支一度突破了600亿帝国马克,给国家财政带来了重大负担。为了解决财政和负债问题,德国也只好走不断对外扩张这条“捷径”。

以上这两个问题,使得德国一度陷入了矛盾之中。最终,在现实情况之下,德国还是选择继续扩张。德国此举,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从而给包括自身在内的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64a29454af1d1e43f18ce9e90e34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