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王发洲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4-06-24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王亭亭)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发洲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严苛环境工程应用开发”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工程建设面向各类严苛环境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混凝土工程质量和长期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组成,其腐蚀破坏是导致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我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铁相是水泥矿物组成中唯一同时含铁和铝的物相,是实现水泥抗蚀设计的关键组成,但面临诸多设计与生产应用难题。项目团队在高铁相水泥设计、制备与应用方向持续刻苦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率先建立了水泥铁相矿物定量与活性调控新方法,设计出Fe-Al协同增强增韧抗蚀新结构,从而创建出高铁相/近零铝相硅酸盐水泥新体系,解决了数十年来高铁相水泥强度和抗蚀性难以兼顾的瓶颈,使水泥抗蚀性提升一个量级,破解了水泥抗蚀性设计难题。

研发出低粘高液相条件下高活性多矿物稳定共存技术和早强/抗蚀性协同提升技术,开发出高温液相性质调控及生产配套技术,解决了高铁相水泥生产过程中目标矿物稳定共存难、回转窑无法稳定运转等关键问题,实现了高铁相水泥低温减碳规模量产,为严苛环境工程建造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撑。

开发出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严苛环境典型工程应用技术。面向核电/地下等强约束高应力混凝土结构、水工/海工等复杂介质环境抗冲磨结构、高强高抗蚀制品等重大工程需求,开发了高铁相水泥性能调控及配套混凝土应用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基础和国防工程建设。

据悉,该项目创建了高铁相高抗蚀胶凝材料体系,突破了硅酸盐水泥组成与性能设计局限,发明了高铁相胶凝材料制备技术及性能调控方法,在水泥生产线以及核电、海工、水利、国防等一批典型严苛环境重点重大工程规模应用,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5e41a6dfac07e8864884bc8b80a4b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