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崛起?

2023-03-21     钱耳朵

原标题:赛道崛起?

昨天刚说现在是布局良机,今天就大涨。

“春节以来跌了27个交易日的”创业板大涨1.98%;医药生物板块大涨2.4%、新能源车板块大涨2.1%,“利空突袭”的半导体板块也尾盘反弹。

迹象表明,赛道好像要崛起了。

超跌之下,有所反弹,是正常现象。但 赛道究竟是“超跌反弹”还是“反转”,需要深入到板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是随便画画线,说这里到了支撑位,反转即将开启……投资哪有这么简单!

上周五给大家聊过了光伏( 光伏基金大幅亏损,怎么办? ),今天给跟大家聊聊 半导体、新能源车、医药

1、半导体

先重申一个观点: 不要看全球半导体周期来投资,中国的半导体有自己的周期( 创新高 )。记住这个观点,能帮你赚到钱。

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依然是: 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下行期,投资的话先等等。此乃谬误。

国内的半导体厂商主要做的是“中低端制程”,例如中国大陆芯片代工厂“一哥”中芯国际,过去两年投资的1800亿元,全部用于扩张“28纳米制程”的产能。

“28纳米制程”的芯片主要用于新能源车、光伏、物联网等产品,这些产品目前正处于中高速发展的状态,相关芯片不缺需求。

例如, 昨天IGBT芯片就被曝“大面积缺货”,不仅“价格涨翻天,而且根本买不到”,背后的原因就是,电动车和太阳能光伏快速发展,对IGBT芯片的需求大增。

大幅上涨的芯片价格,最后就会转化为相关公司的业绩。所以,国内半导体板块的景气度其实很高。

但很多人眼睛盯着“全球半导体寒冬”不放,认为半导体板块目前处于低谷,并列举了种种例子:

3月13日,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经历十四个季度以来首度衰退,环比减少4.7%。

3月16日,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全球NAND Flash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供应链积极去库存,2022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总营收环比下跌25%。

3月21日,有消息称,由于内存芯片价格疲软和库存增加,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数十亿韩元。

3月13日,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经历十四个季度以来首度衰退,环比减少4.7%。

3月16日,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全球NAND Flash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供应链积极去库存,2022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总营收环比下跌25%。

3月21日,有消息称,由于内存芯片价格疲软和库存增加,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亏损数十亿韩元。

这些都是事实,但跟我们的投资无关。相反,这些“悲观信息”会对半导体板块进行“洗盘”,进而为我们提供便宜的筹码。

另外一个“偏见”是,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半导体技术薄弱,被人“卡脖子”,长期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这是对的, 勇哥也赞成这个观点。但是,“长期”是一件遥远的事,在中国半导体真正崛起之前,中间大概率要经历好几轮行业周期, 对于“中期投资”的人而言,考虑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

2、新能源车

2月以来的持续下跌把投资者吓懵了。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不低呀,1-2月新能源车的合计销量为93.3万辆,同比增长20.8%。

根本原因是,抓错了重点。判断新能源车板块能不能投, 核心看锂矿、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

看看“新能源车”指数(930997)的前十大重仓股,除了BYD,其它全部是动力电池(或电池材料)、锂矿相关的企业。

3月17日, 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跌至31.3万元/吨,较前一天继续下跌75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跌跌不休,电池生产商、锂矿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新能源车板块自然就持续下跌了。

今天新能源车板块大涨了2.1%,有反弹的“迹象”;但 长期却不宜过分乐观。因为 锂矿、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或许还有下降的空间

3月16日-17日举办了OFweek2023(第七届)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年会,行业机构普遍预测: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大约在1000GWh到1200GWh。但截至2022年12月,电池厂、整车厂与其它跨界企业对外公布的 产能规划就已经超过4800GWh,大部分产能计划于2025年及之前落地。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大约在1000GWh到1200GWh。但截至2022年12月,电池厂、整车厂与其它跨界企业对外公布的 产能规划就已经超过4800GWh,大部分产能计划于2025年及之前落地。

所以 未来几年,新能源车板块大概率会经历轰轰烈烈的“去产能”周期,竞争激化,总体盈利的增长承压。

这不是针对新能源车。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一样,都会经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新能源车板块已经度过了“快速发展期”,迈入“成熟期”, 不是不能发展,只是竞争更加激烈

比如,动力电池的规划产能虽然严重过剩,但如果有企业掌握了“先进技术”,其产品估计依然是“稀缺的”。这就是说, 新能源车板块更多的只是“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机会”就是风险和收益并存,所以, 对新能源车板块的长期收益不要预期过高

在中期,新能源车板块或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行情。因为促使新能源车板块下跌的原因中,含有非理性因素。

前段时间,燃油车大幅降价,很多人害怕冲击了新能源车的销量,慌忙中抛了新能源车基金。但其实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场,例如,工信部提出,2023-2025年在全国启动公务用车、公交、出租车等全面电动化的试点工作。燃油车就算降价,也抢不了这部分的需求。

现在新能源板块又超跌了,当市场意识到这个“错误”后,大概率会有一波修复行情。

只是,别贪心!

3、医药

四川医保局开展的“牙冠竞价”昨天开标了,产品入围均价为327元。相比集采前, 中选产品中位采购价平均降幅为55%

降价虽比之前的“灵魂砍价”温和,但降幅依然在50%以上,比较大。

今天医药板块大涨了2.4%,好像这个结果是“超预期的”。但勇哥还是要提醒大家, 不要“一根阳线改三观”。要立足于中长期判断。

按我的观点,集采是一件长期的事,降价多少“随医保局而定”。 一昧地猜测集采将“更温和”,其实是赌。

投资的话,建议关注两个方向:

1)不受集采影响、国家鼓励的细分行业;2)已经集采过了、有望迎来业绩反转的细分行业。

(1)中药:中长期看好

中药板块有政策支持,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国务院都说了支持,医保局的集采大概率不敢过于严厉,所以中药的长期确定性很高。

中药近期也比较景气,2月综合CPI只有1%,有通缩的风险,但 中药CPI却同比增长了4%,说明中药处于高需求的状态,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

提醒一下,之所以说“中长期”看好,没有包含短期,是因为 中药板块的估值已经很高了,有点危险。目前中证中药的PE为35.24倍,位于近5年82.28%的百分位。

(2)医疗器械:今年有望业绩反转

过去两年,医疗器械高值耗材集采大方向主要集中在心血管、骨科耗材两个领域;2022年逐步扩容至种植牙、角膜塑形镜、正畸托槽等消费医疗领域以及体外诊断领域。

目前,冠脉支架、关节、脊柱的集采都已经落地了,该造成的“业绩创伤”都已经造成了, 今年有望陆续迎来“业绩反弹”

除此之外,“医疗新基建”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20-2022年为医院建设高峰期,土建环节通常持续2-3年, 2023年预计将是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将有力地支持医疗器械的业绩。

风险提示: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如有具体投资需求,请咨询相应的投顾老师。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请看第二条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551ecaa1e83f9c7f2889e0f09293a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