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欧阳江河写了首诗,叫《一夜肖邦》。在一种轻巧精致,充满贵族气的文字里,他写道: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象没有在弹。这个表面上的悖论,就像音乐主题一样,反复回响在这首诗里。
这诗写的很美,虽然当年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没有听过肖邦,但不妨碍它很美,如今读来依旧,特分享给大家。
一夜肖邦
只听一支曲子。
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
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
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
可以把已经弹过的曲子重新弹过一遍,
好象从来没有弹过。
可以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
然后终生不再去弹。
可以
死于一夜肖邦,
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活过来。
可以把肖邦弹得好象弹错了一样,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象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
或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象一片开阔地,
象一场大雪迟迟不敢落下。
可以死去多年但好象刚刚才走开。
可以
把肖邦弹奏得好象没有肖邦,
可以让一夜肖邦融化在撒旦的阳光下。
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
根本不要去听,肖邦是听不见的,
如果有人在听他就转身离去。
这已经不是肖邦的时代,
那个思乡的、怀旧的、英雄城堡的时代。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象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憾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1988年于成都
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1956 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著名诗人、批评家。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评论集《站在虚构这边》,其写作理念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