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最近,电视剧《亲爱的小孩》在央视播出,首集开播便口碑爆棚,观众集体反馈剧情太真实!
方一诺自从生完孩子后,她的神经时时刻刻紧绷着,非常焦虑。
在孩子的事情上不相信任何人。
相信很多女性观众都有过同样的经历。
为什么新手妈妈们会如此焦虑呢?
可能很多新手爸爸们没有办法理解,甚至觉得妻子无理取闹,导致夫妻之间出现很多很多问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亲爱的小孩的情节可能有些极端,但是不乏真实生活的影子。
这也是很多宝妈共鸣的原因。
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女人成为妈妈后,情绪就会变得有些“难以理解”?
除了个人身体激素水平骤变的影响,还有很多外在环境的影响。
家庭焦点从妈妈身上转移到宝宝身上,导致心理落差
从剧中可以看出,方一诺生孩子之前,丈夫对其是非常体贴的,两人的状态也相对轻松。
但是后来:
方一诺生产联系不到丈夫;出产房无家人接应;到了病房后一家子都围着孩子;
出院回家,家里卫生一团糟,桌子上、床上杂物成堆;半夜给孩子喂奶,想让老公给倒杯水,肖路却睡得很沉……
一连串的事情,都让方一诺陷入被忽视的心理落差中。
很多事情,当你没有处在那个人的境地,你就不会知道他当时的心情。
这种生完孩子孩子之后人生角色的突然改变,对女性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男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女人就是会感到伤心难过,很难沟通。
当女性陷入这种角色转变困难的境遇中,而身边的人又没有办法理解她,和她好好地沟通,她就很容易陷入产后抑郁。
近些年来高发的产后抑郁症足以说明这一点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想要避免产妇过度焦虑,很多功课需要提前做好:
月子里最关键的就是耐心、陪伴、忍让,因为产妇身体内的孕激素在坐过山车,这会导致她的情绪忽上忽下,自己很难控制,这个时候,如果你跟她讲道理,就输了。
育儿知识不对等,不同成员间出现育儿分歧
《亲爱的小孩》这部剧一开始体现得比较典型的育儿分歧是,要不要给刚出生的孩子喂奶粉。
方一诺不听月嫂混合喂养的建议,认定纯母乳喂养更好,坚决不给孩子喂奶粉。
当孩子黄疸加重住院后,医院给的结论是,方一诺的孩子得的就是母乳性黄疸。
但方一诺接受不了这样的说辞,她和月嫂也因此心生隔阂。
这件事情当中,很难说是谁错了,方一诺作为妈妈,一心为孩子考虑的立场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而在育儿这件事上,谁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就算你花了很多功夫在育儿知识的学习上,也不能保证在自己的宝宝身上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更何况,由于大家接收的信息不对等,在育儿观上特别容易出现分歧。
在漫长的育儿路上,各种各样的育儿分歧会不断冒出来,事关孩子的喂养、教育、安全……
因为接收的信息不一样,互相很难说服,这也是很多家庭争吵不断的原因。
作为父母,更应理智对待各种不同声音,当自己的育儿方式受到质疑时,需冷静下来,仔细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咨询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新手爸妈心态不同,夫妻二人做不到共情
其实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存在不同的。
妈妈经历十月怀胎,早已将孩子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格外珍视。而爸爸更偏向于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爸爸和妈妈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心态是不一样。爸爸更容易放松下来,而妈妈总是过度紧张。
就拿肖路和方一诺来说。
女儿禾禾黄疸值偏高被留在医院,肖路为女儿办好住院手续,女儿也被安排在新生儿回家拿一些孩子的换洗衣物、纸尿裤,方一诺一见孩子没回来瞬间变得很焦躁,极度不安。肖路在一旁安慰,却被质问为什么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医院?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爸爸更关注结果,孩子不舒服只要按时就医治疗就好,不用太紧张。
而妈妈更关注过程,看着孩子难受就忍不住的着急。
强烈的情绪对比下,丈夫觉得妻子大题小做,妻子觉得丈夫满不在乎。
在无法实现共情的情况下,任何交流都可以演变成一场场闹剧。
但无法共情,不代表结果一定走向争吵和对立,所谓夫妻,最重要的就是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尤其在宝宝刚出生的这一年,两个人是战友的关系,需要做的是共同面对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改变与挑战,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攻击。
都说做母亲是一个女人的天性,但谁也不是天生就是母亲,育儿路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年轻的妈妈们慢慢去学习,去摸索。
其实,看似娇小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没必要时刻保持紧绷的神经。只有努力调整自己,真正放松下来,不再做无谓的焦虑,才能尽情享受幸福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