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是真没盗墓啊,这种事,你借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啊,这些都是我捡的。”杨老汉(化名)摊着双手,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
也许是看杨老汉的气质和模样挺质朴,跟坏人沾不上关系,负责办案的民警的态度也还算缓和:“那大爷,你能解释一下这金子的来历吗?”
说着,民警扬了扬手,一块拳头大小的金子在灯光下反射出金色的光芒,上面一串古文熠熠生辉。
杨老汉长叹了口气:“是我鬼迷心窍啊,这金子是我捡来的,就在我家后边山上有个山洞,我在山洞里面发现了这些金子,还不止这些,总共加起来一百多斤呢,全在我家里边放着的。”
可能是年纪大了,加上紧张,杨老汉忍不住地咳嗽了起来,民警给杨老汉递了杯水,示意他说下去。
杨老汉定了定神,看了一眼民警手中的黄金,开始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01偶遇一山洞
1979年末的一天,山西平鲁的杨老汉如同往常一般,扛着柴刀,天刚蒙蒙亮就上山砍柴去了。
踩着泥泞的路朝着山上走去,年过花甲的杨老汉走得很吃力,这几天,雨是一直没停过,上山的路变得无比的泥泞与崎岖,可家里的柴火已经快用光了,他要是不上山,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一想起自己家里妻子还等着自己砍完柴干完活回家吃饭,杨老汉又有了些力气,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砍柴其实也是个技术活,不能盲目肆意乱砍,比如大树,好树,那是要等着长好了用来修房子的,所以一般要找的都是细柴干柴之类比较容易携带,也容易引燃的柴。
砍着砍着,杨老汉擦了把汗,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居然快走到了山的另一边。
据说山的另一边有猛兽,杨老汉可不敢多呆,看了眼身后码好的柴垛,杨老汉估摸着应该够用了,就准备打道回府。
然而,杨老汉眼睛的余光突然扫到了一个黑黢黢的影子,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山洞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杨老汉有心想去看看,却又想起平日乡亲们说有猛兽的传闻,于是还是摇了摇头,准备离开,可突然,他想到了一件事。
之前听人说,他们山西这边文物古墓多,而隔壁村的老李前两年就是在山里发现了文物,上报给相关部门后,还特意奖励了老李一辆拖拉机。
20世纪80年代,在他那个地方,拖拉机可谓是正儿八经的新鲜玩意,看着就高大威猛,每回杨老汉隔着老远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心里总是生起一股羡慕之情。
而此刻,这个山洞,也许里面就有文物古董?
一想到这,杨老汉就有些走不动路了,他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山洞,心中好一番天人交战。
他慢慢地靠近了山洞,越靠近,心中的想法也越发的强烈,因为这山洞四四方方,洞壁虽然经过岁月的沉淀变得粗糙,但仍可以看出人工开凿的光滑痕迹。
杨老汉瞅了瞅天,不好,太阳快下山了。你要说白天他还有胆子往后山闯一闯,那天黑了他可真不太敢。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之后,一咬牙,抽了根柴火做了个简易的火把,就走入了洞中。
山洞并不曲折和深,至少比杨老汉想象的要浅不少,只走了一会就走到了尽头,借着火把的光亮,杨老汉仔细地看着周围,一个角落也没放过,遗憾的是,这里的地上什么也没有。
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
杨老汉突然发现,地面上有处地方在火把的照耀下闪过了一丝微弱的反光,杨老汉急忙蹲下,用手和柴刀将土扒开,果然,被他给刨出了几块黄橙橙的石头。
不会是铜矿吧?
可是杨老汉看这样子,又觉得与铜矿不太一样,杨老汉的儿子曾在矿场工作过,跟他讲过铜的特征,手感应该是更平滑的,可手上的这块石头有些不规则,摸起来有一股奇怪的刺手感。
杨老汉将石头上的土都拍了下去,发现在石头上还有一串他看不懂的文字,看上去很像是古文字。
杨老汉顿时心头大喜:果然不是普通玩意,一定是古董!
杨老汉将石头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突然又想到,这么大一个山洞,应该不可能只有这么两块石头吧?
想到这,杨老汉又在洞中四处搜寻,没想到,还真被他从洞壁,地底挖出了好多一样的石头!
杨老汉将这些石头全都放在地上,火把燃烧着,映的石头金光闪闪,杨老汉心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难道,是金子?
杨老汉看着满地的石头,一时半会他也分不出到底是不是金子,只知道应该不是铜矿,思来想去,突然,他一拍脑袋。
儿子不是在矿场上过班嘛,拿两块回家问问儿子不就知道了?
这么想着,杨老汉便用衣服裹了两块石头,压制着满心的激动,还专门又找了些石头树枝之类的东西将洞口给遮住,随后便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你当时看到那些古文字的时候,就没考虑过报警交给有关部门吗?”民警有些好奇。
“有想过啊,但是当时不确定嘛。”杨老汉摊了摊手,“而且,那些都是我捡的嘛,也没人看见,这么说吧,谁还没点小心思呢......”
02真金生贪欲
等杨老汉下山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由于跑得匆忙,杨老汉连今天砍的柴都忘了拿,妻子见他空着两只手回来,不由又好气又好笑:“老杨,你出息了啊,今天是砍了一天空气吗?”
儿子此刻也下班回到了家中,听到这话也有些奇怪地看着杨老汉,可杨老汉只是摆了摆手,随即掏出了那两块石头:“儿子,你来看看这个。”
儿子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拿起一块,就着灯光仔细地端详着,好半天后,他才扭头问杨老汉:“爸,这是金子?”
杨老汉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啊,我今天在山上挖到的,长得像铜,手感又不对,感觉像金子,又不敢肯定,所以拿给你看看啊。”
这么一说,儿子也不敢肯定了。他拿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就差直接拿牙齿咬上一口了。
他不确定是不是真正的金子,毕竟他也从没见过,而且山西这地方其实更盛产黄铜,常常会有人将铜矿误认为是金矿。
不过,儿子到底还是年轻人,思想不像杨老汉那么僵硬,他想了想,对杨老汉说:“爸,我有个主意,咱们把这玩意敲一块下来,找个金店之类的地方去找人鉴定一下不就行了?”
杨老汉一听,也觉得说得有道理。于是,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们就带着被敲下来的碎块去了镇上的一家金店,希望老板能帮他们看看是不是真的金子。
老板将碎块拿在手中,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观摩着,时不时还掂一掂,看了半天才慢悠悠的说:“是金子,而且纯度感觉应该不低。”
说着,老板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父子二人,并询问他们这金子是哪来的。
杨老汉脑子有些转不过弯,儿子倒是聪明,抢先说道:“这是我们家传下来的,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金子,所以特地前来麻烦您帮我们看看,谢谢老板了。”
老板摆了摆手,而杨老汉父子也没有多留,随便寒暄了两句就离开了,等杨老汉父子离开后,一旁的员工倒是比较聪慧,他看出了老板眼神的不对,所以询问老板:“老板,怎么了,他们有问题吗?”
“那金子有股子土腥味。”老板扶了扶眼镜,“表面比一般的金子平滑不少,一看就是有年头,并且没有被人为加工过。这种金子,要么就是家传的古玩意,要么就是盗墓盗出来的。”
“希望不是后者吧。”
而杨老汉父子这边可就乐开了花,金子!纯度还不低!
“爹,咱家这是要发财了吗?”儿子搓着手,兴奋地完全掩饰不住。
“是啊,哈哈哈哈!”杨老汉哈哈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了这钱,给你娶个俊俏媳妇绝对不成问题!”
俩人回到家中,又将这个喜讯告诉给了杨老汉的妻子,一家人乐得不可开交,当天晚上就专门杀了只鸡,好好地庆祝了一番。
饭桌上,杨老汉敲着筷子,告诉儿子,现在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得把全部的金子运出来,不然的话,那个山洞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发现。
甚至,明天就会被别人发现,这也说不准。
儿子一听,也紧张了,于是,父子二人商议了一番,决定今天晚上就去把金子给全部运回家来。
至于交出去?开玩笑吧,能不能有奖励都还得看金子的数量和价值,而且就算有,那跟金子本身的价值比起来完全就是九牛一毛!还有可能,就给一个荣誉小旗子。
100多斤的金子啊,拱手给人?那脑袋真的是坏掉了。
“你知道你这是违法行为吗?”民警询问。
“不知道啊,自古以来不都是,无主的东西,谁捡到就是谁的嘛。”杨老汉回答道。
随后,他又挠了挠头:“当时寻思着,又没偷又没抢,就是自个捡到的,再加上太多了,当时完全是控制不住,太贪心了。”
03倒卖终被抓
当天晚上,杨老汉就带着儿子,推着家里的一辆木板车,按原路返回到了那个被杨老汉遮挡藏起的洞口处。
父子二人立刻动手,将所有能看见能发现的金子全部挖出来,装车上,一直挖到天都快亮了,山洞里也见不到金子了,俩人这才拉着板车,将一整车的金子全部给运回了家中的地窖。
但是,金子现在是运回来了,可又要怎么花出去呢?
古话说得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现在也不是古代,根本不可能就这么拿着这么一大块金子出去消费,可如果要把金子换成钱的话,又该怎么换呢?
妻子最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这些金子全部打成金首饰,不过这个办法很快就被儿子给否决了,因为俗话说得好,财不外露,但他们家根本就没有将金子做成金首饰的手艺,如果拿去找金店做,很容易让人起疑。
毕竟,一百多斤的金子,他们根本没办法交代清楚这其中的来历。
而且,就算做成了金首饰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得想办法换成钱,可怎么换呢?难道要杨老汉专门为这开一家金店吗?
随后,杨老汉又提出,可以把金子像一开始那样,弄成小碎块,让儿子去金店换,因为儿子在矿场上过班,而金子的形状小了,别人也不容易起疑,最多就隔一段时间多跑几趟而已。
不过这个想法还是被儿子否决了,原因很简单,虽然金子形状小了,单次去可能不存在什么可疑,但去的次数多了,本质上跟拿着一大块金子去没有丝毫的区别。
思来想去,最终,杨老汉和妻子还是采用了儿子提出的办法,把金子拿到县里的银行去换。
首先,换是肯定可以换的,这一点杨老汉之前用破损的钱就成功换到了新的钱,而且银行是国有企业,至少在数目上,银行是肯定拿得出这么一大笔钱的。
而且,儿子还综合了一下杨老汉的办法,那就是去银行不能经常去,用金子换钱必须经常换银行才行。
于是,第二天杨老汉便只揣了两块金子,孤身去了县里的银行,打算先把这两块金子给换成钱,先把家里的生活改善一下再说。
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为难他,也没有对用黄金换钱的要求感到奇怪,只是先请杨老汉等待一下,他们要查验一下黄金。
眼见着没出异况,杨老汉原本提到了嗓子眼的心也慢慢的放了下来,他已经做好了银行不给兑换的准备,但却没想到这么顺利。
这么一想,他也开始幻想起了今后的暴富之路。
而工作人员这边,原本只是走个正常的流程罢了,因为用黄金换钱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以前也有人这么做过,不过,就在工作人员查验的时候,却发现了异常。
原来,杨老汉带来的两块金子,上面都有一串古文!
这可就有点稀奇了,有古文的黄金,工作人员立刻打起了精神,经过鉴定,他们也发现了这块黄金明显年代久远,与市面上目前流通的黄金并不是同一种类。
一时间,工作人员的脑中蹦出了两个字:文物!
于是,工作人员先用话语稳住了杨老汉,趁机将电话打给了警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杨老汉将黄金的来路全部交代了之后,警察为了确认,到他家中发现了剩下的黄金,又通过杨老汉的领路,找到了杨老汉当初发现黄金的山洞。
根据现场残留的线索和痕迹,警方初步排除了杨老汉偷盗与盗墓的嫌疑。
不过,既然如此,那这黄金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警方将黄金全部收缴以后并没有妄动,而是转交给了专门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经过一番讨论,专家成功翻译出了黄金上刻的古文字,其为“柱国魏国公臣张通儒进”,也就是说,这批黄金是属于这个叫做张通儒的人的。
说起张通儒,大部分人肯定没啥印象,但说起张通儒的老大,那肯定大家最起码都有所耳闻,因为张通儒的老大就是安禄山,也就是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
金子上刻着“魏国公”,但专家在唐朝正史中并没有查到他的信息,随后,根据各种史料查证,张通儒曾一度深得安禄山信任,甚至官拜节度使,不过在安禄山身死之后张通儒又转身投靠了史思明,最终因为被卷入了史思明的家族斗争之中而身死。
至于这些金子,专家推断应该是铸造于安史之乱后期,而当张通儒路经此地时,因为携带麻烦,增添辎重等原因,他将这些金子埋在了这里。
这一埋,就是一千多年。
直到一个叫杨老汉的人出现。
而根据文物保护法,杨老汉自然也是坐实了倒卖文物与私自占用文物的罪名,不过念在杨老汉是初犯,且认错态度良好,所以只是给予了杨老汉一番批评教育。
后记:
就文物来说,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上交是非常亏的一件事,就比如杨老汉,如果拿去换钱,可以换很多,可上交的奖励跟外面换来的钱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可实际上,文物之所以被称之为文物,就是因为文物本身所承载携带的信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使用和收藏价值。
正是专家们通过研究各种文物,才能让我们更生动的了解历史上过去发生的事情,将历史给修正,以防止将来误人子弟!
发现不义之财,千万别乱动,若是属于国家的文物一定要上缴,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本文由@赵睚眦原创,请您关注。红袖掌灯,只做有温度的故事。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