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假带娃”的老人吗?
前天大家在育儿群闲聊,有人表示“假带娃”在奶奶圈日渐流行,不少孩子已经“深受其害”,不料这个观点却引起了很多宝妈的赞同,纷纷举例说假带娃的情况不少。
所谓“假带娃”,就是指老人照顾孩子时不专心,玩手机、打麻将,心思都用在了其它方面,对孩子则是能应付就应付,说起来貌似很辛苦,其实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消极影响。
比如前段时间,宁夏银川有位奶奶,大冬天居然把3岁的孙女拴在广场边的围栏上,自顾自地和其他大妈们一起跳着广场舞,而小女孩只能在零下的气温里,紧贴着栏杆瑟瑟发抖,期盼着奶奶跳舞能早点结束。
与这名奶奶类似,有些老人照顾孩子时,表面上尽心尽力,但心思并不在孩子身上,自己忙着打麻将、跳广场舞,却随意地让孩子在一旁自己玩耍,对娃不管不顾,就是典型的“假带娃”。
年轻家长在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时,千万要多留心,否则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
与年轻人崇尚科学育儿不同,很多老人在照顾孩子时,更相信经验之谈,一旦子女提出意见,还会感到反感,认为子女“事多难伺候”。
之前看到有位宝妈发文求助,她表示婆婆刚带娃半个月,孩子就迷上了看电视、吃各种各样的零食,当她提出意见时,婆婆却反驳道:“现在谁家孩子不是这样?我当年带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虽然没有老人不疼孩子,但这样的“假带娃”却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将来很难改正。
另外,有些老人“假带娃”,还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性格85-90%都是在6岁前形成的,老人带娃不够用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比如上文中老人将小女孩拴在一旁,自己在一边跳广场舞,无形中会使孩子的人际交往受到局限,没有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难免使孩子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并且缺乏安全感。
还有的老人“假带娃”时,会不知节制地对孩子无原则宠爱,致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娇蛮任性的性格,将来踏入社会时,很难立足。
最后,老人“假带娃”,还可能为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有些老人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本准备痛痛快快地享受“晚年生活”,谁成想还要帮着子女照顾孩子,本就不情不愿,自然带娃时会“三心二意”。
然而孩子们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差,老人带娃疏忽,很容易发生意外,不经意间为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
照顾孩子不是件容易事,要想避免“假带娃”,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亲力亲为,选择自己带娃。
当然,这对很多年轻家长来说并不现实,毕竟如今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请老人带娃本就是无奈之举。
所以当发现老人“假带娃”时,关键还是要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良好的交流,才是缓和矛盾的基础。
比如有的老人可能照顾孩子多有劳累,或者是因为一些其他问题,心中有了意见,所以才“置气式”的假带娃。
对此我们可以与老人理性的交流,当彼此间育儿观念发生冲突时,尽量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双方一起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努力,潜移默化地改变老人的育儿方式,对“科学育儿”更重视。
有些年轻人在将孩子交给老人后,还会选择做一名撒手掌柜,对孩子的照顾、教育不管不问,老人难免心生不满,身体上也过度劳累。
老人帮忙带娃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年轻家长本应心怀感恩,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让老人多休息,老人身体、心态上更放松,照顾孩子才能更精心。
而作为帮子女带娃的老人,既然选择了承担起这份责任,就要做到尽心尽力,切忌“假带娃”,否则不仅会破坏家庭关系,最后受伤、遭罪的只会是孩子。
老苗结语:
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老人“假带娃”,一定要及时沟通,改变老人的带娃习惯,万一老人实在固执,确实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帮忙带娃,年轻父母还是要尊重理解,不要太强求,克服困难自己带娃可能才是最好的选择。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老人“假带娃”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