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浮动费率基金扎堆来袭,你真的了解么?

2019-11-28     老司基一枚

今天,基金圈有件比较热闹的事情发生。

对!老司基说的就是新一批的5只浮动费率基金11月28日起扎堆发行。

有人说,浮动费率是和基金公司同甘共苦,提高基民的持基感受。也有人说,浮动费率基金是收基民智商税。你,真的了解这类新基金么?

什么是浮动费率?

浮动费率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设立的管理费率与业绩回报挂钩的基金,与传统的管理费固定不变的模式相反,多赚多收,少赚少收。

采用浮动费率,能更大程度刺激基金公司好好去管理基金,为投资者赚取收益越多,收的管理费也越多。

浮动费率基金有两类收费模式:一是“支点式”上下浮动管理费基金,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当基金表现高于业绩比较标准,管理费率向上浮动;当基金表现低于业绩比较标准时,管理费率向下浮动。二是提取“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基金管理人在收取固定管理费基础上,当基金业绩超越预先设定的标准,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附加管理费。

老司基看到,此次发行的5只浮动费率基金属于第二种。都是采用0.8%的固定管理费率,年化收益8%以上的部分收取20%业绩报酬,不到年化8%不收业绩报酬。

新一批基金有何特点?

事实上,浮动费率基金并非新品种。国内首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于2013年,但从2016年3月之后,因种种原因,浮动费率基金被暂缓审批。如今,浮动费率基金重启。

11月21日,新一批浮动费率基金陆续获得批文。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兴全基金、中欧基金和华安基金成为首批试点公募基金,每家各获批了1只产品。

比较好玩的是,获批的6只基金中,有5只已将发售时间定在11月28日(本周四)发行,截至老司基写稿时,暂未看到兴全家的发行信息。

和基金公司利益捆绑,增加持有期,提高持有收益体验,看起来都不错,但老司基心中还有几个疑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一是,年化8%标准合理么?

公募基金发展20余年,权益类基金长期年化收益达到15%左右,这次设定的业绩提成标准是年化8%,大概只是长期收益水平的一半。从最近6年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来看,要达到8%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过去6年,仅2016年和2018年两年亏损,其它4年均有正收益。正收益最少的2017年,也达到了15%左右;2015年的平均收益高达47%,2019年截至目前也有30%左右。

如果按照新一批浮动费率基金标准来计算,超出8%收益加收20%提成,亏了照样要付0.8%的管理费。那么基民在2015年拿到47%收益就需要付8.6%的高额管理费,2019年也要付5%的管理费。我如果买一只指数基金,大概率也能获得这个平均收益,而且指数基金不但业绩不提成,管理费还低,一般才0.5%,低的只有0.2%。

二是,为何不设置上限?

亏了不免,赚了多收,并且没有上限。

假设一只业绩优秀的偏股型基金,如果年内收益翻番,那么收取的报酬加管理费是多少呢?告诉你,吓你一跳!

总共是:(100-8)*20%+0.8=19.2%!

这在好的年份并不罕见,比如说2019年就有基金达到翻倍收益,而且今年还不是什么大牛市,对么?如果未来几年,A股大牛市来临,基金经理不管买啥,赚钱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可能赚很多,这还要加收20%的业绩提成么?到底是基金经理帮我创造的超额收益还是本身市场上涨赚的钱,这个很难界定。如果市场上涨就能赚钱,我为何不买固定费率基金或者指数基金。

三是,会不会导致更为激进的操作?

以前的浮动费率基金,有一些是固收类产品,主要投债券市场,风险相对较低。而这次6只,全是权益基金,具备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特征。基金经理会不会在追求业绩报酬的激励下,做出较为激进的持仓操作呢?

综上,老司基认为,浮动费率基金推出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基民持基体验,倡导长期理性投资,但其中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更加完善。小伙伴在选购这类产品时也一定要先做全面的了解,最好不要盲目跟风买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xOysG4BMH2_cNUgK0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