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来自国内外的300多位行业翘楚
齐聚北京顺义
共同参加
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
“2019中德隐形冠军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金融政策
将陆续发布
一批中德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中德产业园落户北京有何优惠政策?
往下看
本次论坛以“深化产业合作,共谋创新发展”为主题,交流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政产学研如何助力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中德合作新模式创新发展,为行业带来了一场交流分享的精神盛宴。
分享交流 共谋产业发展新模式
政产学研如何助力中德隐形冠军创新发展,引导中德合作新模式创新发展?
论坛中,院士专家、中德知名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等代表,通过主旨演讲、互动对话等多种形式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展开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同时就中德产业间有怎样的合作和互补性,中德产业园应重点从哪几方面发力打造、做实有特色的产业园等互动对话,分享中德企业的优秀共性和理念,共享增长潜力,挖掘企业合作的新动力。
什么是“隐形冠军”企业?
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1986年曾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大致有如下标准:在本行业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在全球某一领域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精良,品质过硬;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但不为大多数普通公众所知晓。德国是公认的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中国科技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挑战全球行业领先者,还是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中国呼唤更多的“隐形冠军”、“大国工匠”,坚持产品聚焦、持续创新、贴近顾客,坚定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将“中国制造”真正升级为“中国智造”,而中国科技企业的各种颠覆性创新,也将成为惠及全球更多人的产业技术标杆。
德国中小企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
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又面临哪些挑战?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首席代表Stefan Gtzner介绍,德国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心脏。德国中小企业来中国发展,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一是在专业技术与知识方面,德国人严谨的作风与精密的制造业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二是在建立产业集群方面,德国企业特点之一即倾向于建立集群,这种集群效应能提高中国不同区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能够创造较多就业机会。面对世界第二大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相信中国的市场承载力与发展机遇。他介绍,据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德国企业相信中国企业在未来5年内将成为创新领导者。
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佳能科技公司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科学主任Hans Uszkoreit在主旨演讲中谈到,目前全球企业都面临的挑战,就是数字化转型与工业4.0。中国和德国应抓住机遇,共迎挑战,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中德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层次发展。
新时代的隐形冠军企业应该具备何种品质?
未来隐形冠军更有可能诞生于哪些行业?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认为,新的时代为传统的隐形冠军赋入新的元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所涌现出的活力,将深刻影响中德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合作方向。未来的隐形冠军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企业定位、创新力、人才观、技术观和服务观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市场研判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高科技产业落地。中德科技企业合作要做好融合、交叉、协同,未来中德企业合作创新潜力无限。
未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高科技企业如何赋能智慧城市发展?德国海德堡市市长Eckart Wurzner谈到,AI技术将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高科技企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工业园注重建设科技之城,同样也在打造知识共享的城市设施和氛围,通过技术的运用,减少碳的排放,减少楼宇需要消耗的能源,实现碳综合的目标,打造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城市不仅是实现工业4.0的城市,还要是新型的智慧城市,更是能够面向未来的城市,将智能计量、无人驾驶、自动化等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中。
政策发布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论坛以高精尖产业创新为本,对接中德优质产业资源,助力顺义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园区)建设,推动中德合作项目落地中关村顺义园。
中关村顺义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性产业集群。
此次论坛上开展了中德园区推介活动。中德园区将构建“起步区”、“配套服务区”、“拓展区”和科教产学研平台的空间规划,规划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此外,顺义区目前拥有金融机构近400家,上市挂牌企业近百家,以产业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为代表的产业金融发展突出,离岸金融蓄势待发,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近15%,金融成为继临空经济、汽车制造之后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
此次论坛中开展的顺义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政策推介中,顺义区金融办主任王卿重点介绍了顺义区出台的北京市首个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专项政策——《顺义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开办方面给予外资金融机构真金白银的奖励,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及具有独立结算功能的分支机构,按验资报告显示的外方入资实收资本规模最高可获6000万元的奖励。
二是对获得QDLP资格和获得一定批准额度的外资金融机构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是入区发展的外资金融机构前3年按照区域经济贡献的80%,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进行补助等。
可以说,对外资金融机构来顺义发展前几年的经营成本,基本实现100%全覆盖。
论坛中,在中德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有一批政策发布,为中德产业园的企业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障和支持。
论坛中还举办了中德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中德总商会、中德科技园控股有限公司、德国易途咨询有限公司、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与顺义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中德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全面创新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顺义打造中德产业合作品牌,促进顺义区引入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和产业升级,扩大顺义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