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门岩村:打开这扇门,就是好日子——

2020-06-29   美丽临潼

原标题:临潼区门岩村:打开这扇门,就是好日子——

新农村的好日子是怎么样?雨过天晴欢笑农忙,田间地头播撒希望。6月23日天刚放晴,陕西西安临潼区穆寨街道门岩村上宋组建档立卡户王卫卫两口子赶紧电话叫人,抢时间给自家地里的西红柿“掐秧”“绑苗”“搭架”。

蔬菜基地上班的群众装箱发货。

我要回去给大家干点实事

门岩村是临潼区有名的省级贫困村,2016年7月,西安市委政研室与该村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书记朱自成和单位同事成了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战友。在扶贫初期,他发现村上贫困户有“等靠要”“小富即安”等现象。但2017年11月,他遇到了薛建锋,这个从门岩村走出,在城里有公司、每年轻松收入过10万元的“能人”,让他看到了门岩村的希望。

“人家不沾亲带故,一门心思为乡邻,为啥我不能回去给大家干点实事呢?”当时村级班子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驻村工作队找到了薛建锋。不想,他爽快答应了,但全家人都反对,最后薛建锋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凭着对村情村貌的熟悉和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薛建锋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地处骊山深处的门岩村,具有生产山区大杏、核桃等杂果和晚秋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的地域和气候优势。为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门岩村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合作模式,“量身定做”具有门岩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真爱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万元为起动资金,在上宋组以每亩每年600元流转村民土地102亩为资产,农户参与到改革当中变股民,统一经营,发展蔬菜产业种植,让独特地理优势转变为规模生产、科学生产、高效生产和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们增收的优势。

第三眼井出水时他们脸上都是泪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靠天吃饭的门岩村更是如此。“打脱贫攻坚战,要从基础设施开始。”面对困扰门岩村祖辈的饮水难题,2018年4月该村打响了饮水战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松散的沙土层,第一眼井因打不出水而宣告失败,第二眼又因水量太小而结束。2018年10月,第三次380米的深水井终获成功,出水量达到每小时14方。甘甜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的瞬间,被群众亲切称呼为“黑蛋书记”的朱自成和薛建锋众人,双手捧着水,满脸是泪……

随后,建设抽水泵站,修建蓄水池,架设配套供电设施,铺设主干、分支输水管道、安装滴灌配套设施……门岩村266户1007人千百年来的生活饮水、农业灌溉难题彻底解决了。

明年这片地我还想承包

王卫卫(左)在承包西红柿地里忙碌。

“朱书记,明年这片地我还想承包,可不能让别人抢走。”因学致贫的王卫卫,2016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三变改革”后,王卫卫被聘任为蔬菜产业基地技术员,并自己发展3亩西红柿,喜获丰收。看到育苗免费提供、滴管铺到地头,尝到甜头的他“盘算”着:“把地盯紧,今年一切顺利,挣10万元不是问题。”

“脱贫攻坚‘拔穷根’,关键还要靠产业。”朱自成说,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2020年3月,驻村工作队在下宋组流转土地100亩,建成百亩柿子沟,申请区扶贫项目资金190万元,栽植尖顶柿子90亩,火晶柿子10亩,现已完成栽植任务,成活率达97%。门岩村也成为临潼区达到两个以上支柱产业的唯一村子,全村通过发展白皮松、柿子树等经济林木和黄瓜、西红柿、辣椒、秋葵等安全无公害蔬菜产业,形成“产+销”一体化。

得益于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两年来,公司分别给15个贫困户分红820元和1000元,为当地群众蔬菜基地“上班”工资支付60余万元。农户每年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好,门岩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525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元,家门口上班的日子成了现实,门岩村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越走越宽。

作者:王三合

编辑:暖 暖

责编:胡 迪

审核:胡 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