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文学/散文: 扎根在心中的清明节‖文/吴贺山
北极星文学 北极星文学 今天
高端 纯粹 唯真 创新
作者简介:吴贺山,1964年2月出生,1982年2月参加教学工作。现在兴隆县六道河学区工作。曾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二百多篇(首)小说、散文、诗歌,并多次获奖。现为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老年诗词协会会员、承德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兴隆县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 醉红颜
审阅 空城
扎根在心中的清明节
文/吴贺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记事起,我就喜欢读这首诗。可以说是诗歌伴随我长大的。不说诗中的含义,也不说其中的韵味,单说“清明时节”就让我回味无穷。
小时候清明节和大人们一起去给祖先上坟,望着长满蒿草的坟头,我既有些害怕又有些好奇:人埋在地下怎么生活呀?为啥不给他们盖大房子呢?他们在地下吃什么呀?一连串的问题塞满我的脑子。祭奠的贡品摆在石桌上,枣酥点心很诱人。大人不许我们先吃,说等祖先吃完之后才轮到我们,否则就是对先祖的不敬。我满脑子想的是祖先们快点吃,再快点吃。
长大后,要说做的最长久最不能间断的就是清明节上坟这件事。先人故去,总要选一块好地方,除了让他们护佑子孙兴旺之外,更重要的是表达对故人的尊敬。先人们辛苦劳作一生,养育了后代,创造了财富,后人要给他们选一处安逸平静的地方,也算对先人的报答,是子孙心灵的慰藉。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孝道贯穿人的一生。“孝”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小时候,我不明白大人们参加祭祖活动为什么总要带着孩子,今天终于懂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清明上坟是孝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必不可缺的。
上中学时,我经常参加祭奠革命烈士的活动。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全体师生去小西天给烈士扫墓。在六道河镇的小西天,有一座烈士墓,抗日战争时期,三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在成功阻击敌人之后,英勇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小西天三壮士”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
我们采集野花做成花环敬献在烈士墓前,脑海里浮现出战火纷飞的场景。想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的精神,我们潸然泪下。
与革命烈士相比,我们的生活很优越,工作条件日益改善,任何艰难困苦都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考验。想到革命先辈,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强烈地震撼与洗礼。
清明将至,我要给孩子们上好这堂思想品德课,让这有意义有价值的节日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