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视讯(魏松、唐惠)。“各位村民,村东头正在修路,无法通行,请外出的村民从中丰庄绕行,记得带好口罩呦!”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下丰庄村村委委员、妇联干部程海娇正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喇叭”前广播喊话。“我们村有200余户,800多名村民,村子虽然不大,但近期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疫情防控一点都不敢放松。”程海娇介绍。
甘于奉献 夫妻双双把“疫”防
从大年初一开始,防疫战斗号角刚一吹响,程海娇就按照村两委安排,发动村里的妇女们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程海娇的丈夫冯智也不甘落后,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他,经常因外出工作不能回家,原本打算在春节假期多陪陪家人,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冯智选择“逆行而上”,作为一名志愿者入列入队,到村内卡口参与执勤、值班,坚守在疫情防控卡口一线。从测量体温到宣传推广“健康码”,夫妻二人常常忙碌得顾不上喝口水。
“张大爷,疫情形势刚有些好转,千万别放松警惕,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喽!”有的过往群众没有戴好口罩,细心的冯智时常叮嘱几句。看到卡口值守人员顶寒风、冒雨雪非常辛苦,这对“90后”夫妻心有灵犀,主动雪中送炭,把家中闲置的一座彩钢活动板房捐给村委会无偿使用,为卡口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轮休场所。“他们二人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平时话不多,性格上都比较耐心细致,能够按照疫情防控流程图一板一眼地执行到位,从来不马虎懈怠。”大碱厂镇政府包村干部陈广丰说。
坚守岗位 守护村民平安健康
程海娇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两岁半,小儿子还不满一周岁。每天早上五点半,程海娇将两个孩子交给公婆照顾,六点准时来到村里卡口执勤。小儿子是早产儿,身体比较虚弱,但是由于卡口人员少,中途不能离开人,程海娇只能忍痛让孩子断奶。有一次大女儿吵着要去卡口找妈妈,婆婆只好带着孩子来到卡口附近远远地看上一眼,程海娇半开玩笑地说,当时自己真是“扎心了”。
“二奶,我大伯大婶近期有回国打算吗?要是近期准备回家您记得跟村里说一声。”为了做好“外防输入”,在做好卡口执勤的同时,程海娇时不时就要给村内出国务工人员的家属打个电话,唠唠家常,了解务工人员动态,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叮嘱他们回国要及时报备。“我是闲不住的那种人,每天晚上回家,还要按照镇里安排整理上报各种工作表格,老人们白天带孩子很辛苦,所以一有空我就帮忙做做家务,由于‘二宝’还小,夜间需要照顾,虽然睡不太好,但为了战胜疫情,这么多天也都坚持下来了。”程海娇一脸轻松地说。
传承家风 扎根农村筑梦青春
“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爷爷是复员军人,奶奶是远近闻名的农业生产能手,老一辈经常为我讲述革命传统,教育我听党话、跟党走,我的父母也很开明,全力支持我在农村发展事业,振兴乡村、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冯智说到。程海娇2015年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怀着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的初心,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之歌。
“开始从事下丰庄村妇联工作以来,虽然村里的事情相对琐碎,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我觉得挺锻炼人的,年轻人就是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拼搏、磨练,当说起村里的工作时,她又恢复了平日的精明干练,“目前,村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都已经复工复产。4月,村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决议,决定把村内的一处荒地改造成为小花园。近期,村妇代会也在研究,计划每个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双战双赢’凝聚巾帼力量。”程海娇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