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暑去凉来
云收夏色,叶动秋声
即是收获,亦是凋零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秋之伊始
悄然而至
秋意渐浓,气温慢降,由热转凉;立秋养生,提上日程。
“秋老虎”到来,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应以养生为原则。
立秋养生要点:祛暑滋阴、预防感冒、谨防秋燥
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由夏入秋。但虽然立秋已至,此后气温还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会虎视眈眈。立秋养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饮食上及时调理膳食,宜祛暑滋阴,同时合理应对早晚温差,还要预防高温伤害,并加强保养立秋时节特别注意祛暑养肺护肝。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当心“秋老虎” ,立秋后仍要注意防暑
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因此,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了预防中暑,建议大家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穿衣要“春捂秋冻” ,起居宜“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提醒,“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饮食宜“少辛多酸” ,营养要均衡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
立秋时节最易贴秋膘 怕胖别贪食
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此外,由于夏天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因此,不妨先补充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鱼、蛋等,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
精神调养:心静、不悲秋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风吹叶落
万物候秋
秋风欲来
且看渡秋笑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