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痛风”的真正原因,附防治方法

2019-08-05   答摩健康

疼痛难忍的痛风,你有解决方案吗?


夏天的炎热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但人们在享用美味海鲜、冰爽啤酒的同时,痛风也如影随形。发病时,患者疼痛难当,常见的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顽疾。


01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结晶体)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发作时剧烈疼痛,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


在西医看来,尿酸是罪魁祸首,减少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是治疗的根本方向。通常由于是代谢障碍毛病,如果控制饮食也未见成效,必须要长期用药物控制。

同时,痛风患者不要酗酒,荤腥不要过量。肉、鱼、海鲜等高蛋白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02

小肠温度低 肝脏解毒差


小肠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摄入体内的饮食绝大多数在此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养分。小肠里面有各种消化酶,这些酶是食物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的工作好坏决定了营养是否充分吸收。

影响酶发挥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肠道内的温度(最佳温度为37°),温度过低就会降低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而使反应不完全产生过多的嘌呤、胆碱。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即使小肠对蛋白的消化不能完全而产生过量嘌呤,如果肝脏的解毒功能正常,人体还是可以将多余的嘌呤、胆碱派出体外的,不给它们形成尿酸的机会,而饮酒等习惯则损伤肝脏功能,因此酒后痛风易复发。


03

防治痛风有效方法


既然明确了病因,提高小肠温度,增加肝脏解毒是防治痛风的有效手段。

1.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与耻骨联合之间,上3/5与下2/5交汇处,艾灸此处可以提高小肠的温度,增强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方法:每日上午,用艾条悬灸,每次施灸时间以自身感受为准,如果小腹灸后温热舒畅,直达深部,则停灸。坚持艾灸数日,再灸时很快小腹充满热感,这时就可以停止艾灸了。

2.天宗穴拔罐

天宗穴是小肠经的重要穴位,在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左右各一个穴位,在此处拔罐可以排出小肠里面的原有寒气。




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留罐10分钟。寒大者颜色紫黑,可多拔几日,待皮肤恢复正常颜色则可停止。

3.疏通肝经

用拳由上向下轻敲大腿内侧的中线,3~5遍后,膝关节上方5指宽处会有强烈痛点,这是肝经易堵塞穴位“阴包穴”。

严重时痛不可摸,每天在痛点处按揉十分钟,3~5日后,痛感减轻或消失,肝经可畅通。



4.疏通肾经

水生木,补肾就是补肝,疏通肾经可以增强肝脏的功能。

“大钟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偏下方的骨头上缘;“水泉穴”在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的中点。




方法:

  1. 拇指沿着跟腱内侧向下轻推至骨头处停住,按揉大钟穴1分钟,会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以点揉5分钟/侧,每日一次。
  2. 拇指按揉水泉穴,此处会酸、胀痛,初次按揉后可能有红肿,勿惊慌,按揉5分钟/穴/侧,每日一次。


坚持按上述方法操作,对于缓解痛风,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