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库存被炸毁,军工业长期萎缩,现在的乌克兰连子弹都得进口

2022-02-14   鹰眼防务观察

原标题:大量库存被炸毁,军工业长期萎缩,现在的乌克兰连子弹都得进口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是苏联军工系统的主要基地,这里聚集了太多的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但在冷战结束后,独立的乌克兰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养活这么多的军工企业,事实上,不仅仅是乌克兰,即便是俄罗斯也主动或被动地关闭了大量军工企业:苏联时代对军工业的过度资源倾斜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苏联被拖垮的主要原因。

由于有太多的军火,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乌克兰仅靠出口这些库存武器弹药就能够满足需要,事实上,冷战结束后,东西方都退役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黑市上,米格-29战斗机的单价一度只有100万美元,T-72坦克则只有30万美元。依靠出口廉价退役武器,乌克兰在一些年份里的坦克出口量甚至超过了俄罗斯。

由于失去了来自军队的订单,加之出口主要以军事库存为主,乌克兰像大部分国家一样,军工业在冷战后陷入了萎缩,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前华约成员国,北约同样如此,看看那些在冷战后消失的老牌军工巨头就能明白。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情况还要更加糟糕,军工业内部存在的诸多弊端,进一步加剧了其萎缩,甚至连弹药都变得逐渐难以自产。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现在乌克兰正在从北约获得轻武器和弹药,包括购买和军事援助,这些武器弹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苏式轻武器和弹药,主要来源于北约中的前华约成员国。很多人震惊于乌克兰军工业的现状,实际上,这并非是乌克兰无法自产这些轻武器和弹药,而是无法满足前线消耗,尤其是在乌克兰的多个军火库爆炸之后。

失去了原本的大量库存,乌克兰的轻武器工业一时无法向军队提供足够的轻武器和弹药,只能依赖进口。乌克兰军工企业倒是试图增加产能,包括从西方进口新的轻武器生产线。但很遗憾,即便是距离2014年已经过去了8年,乌克兰军工业内部的弊端依然存在,并没有买到性价比足够高的弹药生产线,更别说足够的产量了。

大部分东欧国家,尤其是那些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早已经走出了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困境,从其GDP和人均GDP变化就能看到。乌克兰本业有机会在2014年后走出来,但与俄罗斯的战争不仅吞噬了巨量资源,也让乌克兰的内部改革遇到重重阻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乌克兰没有被俄罗斯吞并,长期的军事对峙,对乌克兰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尤其是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进行军事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