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躺平”也能提升大语文的办法,听西游记让孩子把手机电视都扔掉!

2023-01-18   荣荣妈养儿记

原标题:寒假“躺平”也能提升大语文的办法,听西游记让孩子把手机电视都扔掉!

寒假来了,你们有没有天天看着家里的崽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脑壳疼?除了写作业之外,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看书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还要跟我讨价还价今天看几页?

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家长发愁,因为看书不思考,意义并不大。而爱看书的孩子家长其实也发愁,天天盯着书,视力还要不要了呀?

或多或少的,我们在寒假里总会有一些碎片的空白时间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安排。

比如荣哥吃早饭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没啥好故事也得叫小爱同学讲笑话;还有走亲访友、足球训练坐车的路上,无所事事就想看手机刷抖音;还有日常作业写完等待吃中午饭的间隙,下楼玩时间太短,看电视时间又太长。

这些时间浪费也是浪费了,不如利用起来,给孩子“听书”!既不需要用眼,还能大开眼界学到知识,只要书讲的有意思,孩子也很爱听,比浅尝辄止地看书还强不少呢!

今天赶着过年有福利,荣妈给大家介绍一款非常有内容的四大名著通识课——《明见少年——这才是西游!》

之前团过《明见少年100本世界名著阅读课 的妈妈,应该对明见少年不陌生。

明见少年系列课程都是由 语文教育专家、儿童文学资深作家担任课程主编,还有人工智能专家、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人物》杂志专栏作家担任跨学科顾问。

它不只是讲语文,而是涵盖了 文、史、哲、艺方方面面,书上看不到的那些知识在课程里都有延伸,这也更加贴合如今的“大语文”的培养要求。

在大语文时代,对于书的阅读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情节的层面了, 它背后的人生哲理、历史、文化以及语言词汇,都非常值得孩子学习, 这些都是日后考试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读好书呢?

读经典名著!

名著作为传统经典,可以长盛不衰,它们所承载的内容的厚重感和文学性,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

给孩子读名著,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对古典文学的启蒙、对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人物人生的感悟。

因为名著是我们智慧的源头,是几千年来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

只有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深远的人文光芒,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但是,许多孩子读名著的第一反应就是: 无聊!看不懂!

别说如今的小孩子肤浅,荣妈小时候也并不喜欢读名著,孩子的鉴赏能力是很浅的,读名著多数时候也就是看个 热闹,缺少文化内涵的分析是不可能领略四大名著个中深意。

反倒是像意林、青年文摘那样辞藻堆砌的优美句子,更容易被孩子记住、模仿。

所以就会出现家里的中外名著的书买了不少,你想方设法给孩子种草、引导,但孩子就是不感兴趣,翻两页就扔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名著阅读的门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篇幅过长—读不完:许多文学名著都是大部头,哪怕是短篇小说、散文也有几千字,这对于阅读经验不足的孩子是个巨大的挑战。

二、语言晦涩难懂—读不通:名著的语言是作者思想与艺术的结晶,是经过了精心锤炼的结果,这是名著魅力所在,但这些很多超越了孩子们的文字理解和审美能力了。

三、缺乏生活经验—读不懂:多数名著都是成年人撰写,是作者生活经历与思想的沉淀。哪怕是写童年的小说,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和高尔基的《童年》,也绝不是写童年趣事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成年人对过往的一种回望与感怀。

下面我们就通过孩子们必看的中国四大名著来举例分析。

中国的四大名著包罗万象,有硝烟战火有兴衰成败;有国计民生有市井家常;有神仙志怪有地理民俗;有家国大爱也有小情小爱。

这四套书浓缩了当时的社会百态,有深刻的思想和主题,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同时,它们的写作手法高超,对人物的塑造,细节的刻画,情节的描述,几乎是登峰造极,文学性极强。

可以说,读透一本,就会在很多古今文学作品里发现他们的影子。

但是,孩子是不理解这些的。

那么,对于这种长篇巨制,怎么才能让孩子喜欢上愿意去看呢

比如西游记是每个人的必读书、枕边书,但想要真正读懂却很难,容易变成看热闹、看了也白看。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几乎每一章内容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用意和更为深刻的道理。就像唐僧西天取经其实讲的是修心养性的重要,孙悟空大闹天宫讲的是物极必反。

可以说《西游记》更是一部哲学著作,读懂这本书能帮你和孩子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更深刻的认知自我。

正因为如此,明见少年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反复地打磨,形成了这门独一无二的四大名著通识课——《这才是西游》

课程一经上线,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好评,深受用户喜爱。

那么, 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又能给孩子带来哪些收获呢?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也已经家喻户晓。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读懂《西游记》,只是知道一个故事的皮毛或者存在误区。

因为不管是我们看的影视剧、还是故事书,甚至我们从网上的找到的一些西游课程,他们为了方便,都会对西游故事做一定的改编,但具体改编了哪里,他们不会告诉你。

真正的西游世界,要比我们看到的,场面更加宏大,人物更加丰富,故事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精彩更有趣。

而明见的《这才是西游》就是从原著出发从中提炼出40个关键节点,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纠正对于西游错误的认识,还可以让孩子收获真实可靠、好玩有趣的西游知识,让孩子领略到最真实的西游魅力

《西游记》作为古代长篇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除了是一部神魔小说,其实还是一本世界大百科巨著,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

为此《这才是西游》课程分别通过情景演绎、通识拓展两个方面展开,帮助孩子找到西游知识与各个学科的关联,将西游内容与各个学科有效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建立起完整的学习系统

不得不说,陪着两小只听西游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根本不知道的知识。

比如为什么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是十万八千里,还有零有整的,怎么不是一万里也不是十万里?再比如筋斗云的一翻须臾可到,这须臾到是多久呢?折合一下竟然是48分钟!

再比如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出的敲头哑谜,让他三更半夜敲门去开小灶,其实是有真实的历史故事原型的——唐朝的惠能大师,后被尊为禅宗六祖。

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就是惠能大师写下的寄语。

在惠能大师的眼中,一切事物的表现都是“空”,人性本空,只要悟到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立地成佛,谁曾想到,“悟空”这个名字的由来竟然还有这样的渊源?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不是情节生动、想象力丰富这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意义,是普通成年人也不一定能读懂的。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经典文学小说,更是一部东方哲学著作。

在学习生活中,当你因为迟迟攻克不了困难而想放弃的时候,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唐僧在这次西游之前已经失败了九次,这是他的第十次转世,正是这一次,他取得了真经。

这是在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明见少年用通识方式打造课程内容,帮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古典名著背后的真谛和内涵

同时,让孩子在生活上,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从容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明见少年四大名著的通识课中,我优先选择了《西游记》是因为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对故事情节耳熟能详了,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娃都知道,不存在信息壁垒,这样娃才会有兴趣听听这 个中缘由。

我们可以看一下课程的目录,几乎没一个知识点的切入点都很新颖,不只是小孩子,对大人也极具吸引力。

眼下正值春节前,刚好有个独家折扣给大家!

一次下单,终身学习,无限畅听!

三人成团,即可享受钜惠福利

新年优惠99元!

福利只有3天,2023.1.20截止!

单人可以凑团的,不用担心自己一个人成不了团!

别人下单会自动成团,一般不会参团失败!

当然也欢迎大家推荐给周围的朋友,一同参团!

80节名师精讲课,满满干货送给你

新年送福利,为少年们的成长助力 !

全网超低价,限量开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