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狙击手排片率低啊,老家那边一天就排一场,想买都买不到,能高吗?至于评分,我觉得他不愧这个分数,因为电影中的细节处理整体来说没有太大的bug,事件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伤员营救任务,所以派一个班去执行理论上没啥问题(因为派出的两名侦查员,一名牺牲一名重伤,他们侦查到情报质量怎么样,一开始敌我双方都不知道),后面知道事情不对了,双方都派出增援,这一块处理也没问题,都是符合逻辑的,至于一些说为啥一开始不多派点部队去接应的说实话有点尬黑了。
整个战斗过程中,细节很到位,比如在进行精确射击时,志愿军战士调整标尺的这个动作,说实话很少看到影视剧里对这个动作进行还原,另外对坦克的底部逃生口的描述,此前也是少有的,所以可以说这个片子在拍之前是做过研究的,因此我觉得这个电影在春节档还算是挺不错的军旅题材电影,至少比金刚川好看首先,我自己并没有看,原因比较简单,春节档的选择很多,情怀上选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粉丝选了《奇迹•笨小孩》。
另外,三十多岁的人,以前年少时喜欢韩寒……所以《四海》,其他片子也没什么预算了,也没有什么必要看的理由。张桃芳的老乡,单位组织的包场,算是爱国主义集体活动。每干掉一个敌人就有小孩子鼓掌叫好,每有一个战士牺牲就有女同志抹眼泪,每一分钟我都在想我来看这个电影的意义在哪里。导演真的不懂军事,我怀疑从编剧到导演,对军事行动,尤其是对狙击战的知识是从游戏和小说里来的。
说几个剧情的硬伤吧:1.在明确受到敌方狙击手埋伏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派人回去叫支援?电影里可是借敌人的口说了,后来也演了,从战壕是有路撤回山上的。导演想设计一个单纯的“王牌对王牌”的斗兽场,可实际上狙击手最怕的是火力压制和火力覆盖。2.在背钢板出去背人的时候,火力掩护在哪里?观察手在哪里?对方开了十几枪,都不乘机确定对方的位置?以队友们后面听声辩位一枪毙敌的对狙能力,这边很难不让人觉得是导演非要他死。
3.两个当诱饵的队员,收到的命令是往那边去20米还是40米来着,然后演了一出木偶戏,干掉了两个敌人。然后,这两个人撤回来这短短几十米的路,对方确定了我们的行动路线,从阵地上拆了一挺机枪,扛着枪前出到下方阵地,肉眼找到一枚未爆弹,肉眼看到我们战士露出的一点身影,然后算准了提前量,引爆炮弹打了我们一个埋伏。你算算这得是多强的体能和脑力眼力,真就美队再世是吧?
4.两个狙击手是怎么学会开坦克的,在位置不明的我方狙击手威胁下,这两个人是从哪里上的坦克,又是怎么下车把小孩绑上坦克的,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问。5.这边一个狙击班这么久一去不回,出任务的方向上炸的炮火连天,我方连个侦查班都不往前派,最后一大群人排成一大排突然出现,还是连长走最前面。
唱歌啥的就不提了,唱歌不是问题,问题是聚在一起唱歌,唱完了还没换位置。狙击手暴露位置就等于死明白么?对比下来,美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方毫无战术素养,战场上做不到令行禁止。美方战术准备充分,多个阵地互相配合,我方基本上各打各的,有三个人死于个人英雄主义。我都不知道编剧的屁股坐在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