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跑腿、线上办!南京这项服务被点赞!
10月20日,南京市栖霞区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利用“警政·栖心办”平台,受理全区居住证办理业务。杜明泉 摄
南京栖霞警方将帮办代办事项的传统办理流程解构重塑为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审核分发、办理录入、证件发放、材料归档等6个环节,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和证件发放环节,分局网办中心作为枢纽负责“预审核+一键分发”至属地派出所,属地派出所负责办理录入和材料归档,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形成闭环。
南京栖霞警方将帮办代办事项的传统办理流程解构重塑为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审核分发、办理录入、证件发放、材料归档等6个环节,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和证件发放环节,分局网办中心作为枢纽负责“预审核+一键分发”至属地派出所,属地派出所负责办理录入和材料归档,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形成闭环。
10月26日,姚女士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仅用了十分钟就办好了职工医保,对办事效率赞不绝口。据迈皋桥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姚女士居住证卡面日期已不在有效期内,以往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她本人前往几公里外的迈皋桥派出所补办流动人口证明,再返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职工医保。而现在有了“警政·栖心办”服务,工作人员只需将材料拍照传给栖霞警方,双方就可以在线上互通确认申请人居住证的有效性。群众无需再跑派出所开证明,免交材料即可当场办结。
被群众和街道双双点赞的“警政·栖心办”,是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创新打造的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即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就能够受理原本需要前往户籍地(居住地)公安窗口办理的承诺件业务。自今年9月中旬试点运行以来,该服务已累计办理居住证、户籍和证明类业务150余件,办理人社、民政和教育等业务20余件,群众减跑动、减材料60余次,平均办理时长较原先压缩30%。
重塑流程 创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南京市深化社区(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警务”融合工作方案》相关要求,丰富“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内涵,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联合区行政审批局,以帮办代办为主要形式打造了社区(村)级政务服务新模式——“警政·栖心办”。
今年9月中旬,南京栖霞警方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丁家庄保障房片区迈皋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花港保障房片区花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公安帮办代办点,试点开设“警务+政务”共享窗口,为周边群众提供核发居住证、驾驶证补换证等28项公安政务服务。
“警政·栖心办”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重塑业务流程,创新办理路径。据栖霞公安分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大队长吴佳键介绍,警方将帮办代办事项的传统办理流程解构重塑为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审核分发、办理录入、证件发放、材料归档等6个环节,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材料核验、拍照上传和证件发放环节,分局网办中心作为枢纽负责“预审核+一键分发”至属地派出所,属地派出所负责办理录入和材料归档,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形成闭环。
完善机制 联动高效
“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运用指定格式实时传输数据,警方网办中心5分钟响应、半小时内分发、3小时内受理。”在吴佳键看来,“警政·栖心办”通过业务协同串联办理,精准实现了医保一件事一次办,群众只交一次材料即可;通过快速核验、容缺办理,流动人口证明在街道窗口和公安机关内部核验,群众免于提交材料,“真正实现了群众可以在离家最近的受理点、用最少的时间办理业务。”
“警政·栖心办”平台通过数据云上传输赋能窗口,不仅节省了原办证窗口人力,而且突破了只能在工作时间办理和工作时间段业务峰谷忙闲不均的限制,把街道、社区便民中心以及派出所、分局网办中心紧密串联在一起,利用业务潮汐错时办理,严格落实午间值班、延时流转、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制度,做到实时互通、高效办理。
横向拓展 跨域通办
“警政·栖心办”只是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深化警务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栖霞分局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现代警务建设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服务效能提升攻坚行动,在推进“警务+政务”工作中突出运用数字化小切口,解构服务内核、优配资源要素,将公安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街道、社区便民中心。
借助“警政·栖心办”服务,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在警务政务服务上实现了3项质的提升——在两地互通交流较多的句容市设立“两市一窗”,受理栖霞区居民居住证和部分户籍业务;在栖霞分局办事大厅新增受理全区居住证业务;辖区内派出所实现全区范围内户籍业务跨区域通办。
栖霞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栖霞警方还将继续探索“政务+警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不断扩大帮办代办点覆盖面,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持续推动“减材料、减跑动”,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满意度。
作者:许政 杜明泉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