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在呼和浩特古路板村体验传承悠久的龙灯节…

2023-02-22   呼和浩特日报

原标题:二月二,在呼和浩特古路板村体验传承悠久的龙灯节…

“二月二龙抬头,吉言如意好兆头,前程似锦乐悠悠。”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大清早,新城区保合少镇的古路板这个古老的村庄就热闹起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路板村龙灯节,在这一天精彩上演。祭龙神、观龙灯、游九曲、赏山灯,这些寄托了民众对新年风调雨顺美好愿望的习俗,不仅深受本村村民的喜爱,也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观赏,同沾喜气,共盼美好。

悠久历史:

古村庄里蕴含深厚的

“龙文化”

2月21日下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驾车从呼和浩特市区一路向北出发。在行驶到古路板村口时,问到为何古路板村会有龙灯节这样的习俗,村口一位老人向记者介绍,古路板村位于大青山南坡,这里有一条长约20公里的石灰岩层,高高地隆起于地表,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半山腰,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大青山这段东西长约20公里的山脉称之为“蟠龙山”。这里广为流传着“神龙取水”“神龙降雨”的民间传说。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指引,记者看到古路板村西有一座龙王庙遗址。据说,这处遗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遗址前,一棵树冠庞大的老榆树巍然挺立,树龄高达250多岁,人称“神树”。遗址西面,一股从蟠龙山上流出的龙泉水蜿蜒流向村中。百年来,清澈甘甜的泉水四季流淌不息,绵延不竭地滋润着这里的人畜草木。遗址南,建于民国18年(1929年)的古戏台遗址依然可见墙上色彩鲜艳的壁画。这一切,构成了古路板村二月二龙灯节深厚的“龙文化”底蕴。

“最初举行龙灯节主要是为了祈雨。在清朝乾隆年间,我们这个地方特别干旱,为了能够向龙王求雨,就在传说卧龙的地方建了一座龙王庙,并举行盛大的仪式。直到现在这个仪式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更多的是用来祈福。”古路板村龙灯艺术传人卜有良说。

卜有良介绍,龙灯艺术在卜有良本家传承已经是第三代了。“我从18岁就跟着我的本家叔叔学习龙灯艺术,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对于传承了300多年的古老民俗,我始终都是抱着崇敬之心,从准备到出龙,一丝一毫都不敢马虎。”卜有良说。

仪式准备:

经历四道程序

待“出龙”

龙灯节使用的“神龙”被摆放在村内龙王庙广场最显眼的位置。17时许,千人煮饺子现场已经挤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游客。

卜有良介绍,每年的龙灯节都会从农历正月二十三开始准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要经历组龙班、请龙、饰龙和卧龙这四道程序。龙班都是由全村品行最端正的人组成,经过村民推荐并选举最终组成龙班。等到仪式前一周,由龙班牵头,民乐队鼓乐开道,村民随从,浩浩荡荡到卧龙处,由龙班子的班主主持请龙仪式,致请龙词,敬纸献贡品,点燃旺火,燃放爆竹,再由多人将龙体请起。在鼓乐声、爆竹声中将龙请到村里空旷的地方,放在专门设置的木架子上,以便装饰、裱糊。

其中“饰龙”环节是由龙班和村里的自愿者以及外村、外地的朝拜者共同完成的。“饰龙”一般是把龙体上旧的裱糊绸、纸拆去,再裱糊上新的绸缎,裱糊之后再进行彩绘。“饰龙”一般要在三天内完成。在农历二月初一傍晚太阳落山前,民乐队鼓锣开道,乡民随行,由原班人员将裱糊崭新的龙送到龙王庙遗址卧好,俗称“卧龙”,待农历二月初二正式出龙。

现场高潮:

千人沾福盼美好

龙灯节使用的“神龙”被摆放在村内龙王庙广场最显眼的位置。

17时许,千人煮饺子现场已经挤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游客。“吃饺子了,吃饺子了。”在古路板村老村村口处,千人饺子宴热闹开场,只见游客村民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工作人员分发刚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饺子。

“宝贝们,我们一起来绕龙,沾沾福气吧。”市民姚先生一家四口来到现场,从龙头开始,在龙腹下绕行。

20时许,此次龙灯节迎来最重要的环节,只见有十多名成年男子,将卧在龙王庙前的青龙抬起。村民巴特尔作为起龙人已经13年了,“用这样的方式,给村民和游客带来欢乐,虽然会有些累,但是很开心。”巴特尔说。

卜有良说,这个环节叫“出龙”仪式,整个出龙仪式需要先起龙,然后游九曲,最后去每一户村民门前送去祝福。这一套程序必须严格按照传承下来的规矩进行。

据介绍,此次龙灯节使用的这条“青龙”全长32米,重120多斤。在出龙起龙时,卧龙处鼓乐喧天,现场燃放爆竹、点燃旺火, 十多个人正式起龙。并围着龙王庙遗址正转三圈,再随着鼓乐声下山入村,到达九曲前。最后来到每户村民家送祝福。

文化传承:

老习俗赋予新愿望

在整个龙灯节活动中,除了有原汁原味的龙灯节,现场还有游九曲、赏花灯等民俗活动,让大家尽享节日欢乐。

“最初举办龙灯节是为了求雨,期盼新年风调雨顺,村民吃饱穿暖。现如今百姓生活富足,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现在的二月二龙灯节成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和吉祥等表达美好心愿的节日,也给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卜有良说。

“我们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所以我们的龙灯节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来参加。龙灯节既传承了文化,又丰富了我们村民的生活,所以我会把龙灯节这一习俗好好保护起来,保留它300多年的原汁原味,并且要一直做下去,绝对不让它在我手里失传。”卜有良说。

新城区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最初“敬龙祈雨,佑保丰收”的“龙文化”内涵,也逐渐衍生为多种祝福并存的“吉祥文化”。今天,它已融入各民族多风俗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节日形态,体现出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此次活动自2月20日开始,2月24日结束,共持续4天。

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李小涛表示:“以前只是听说过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有龙灯节,但是从来没有参与过,今年特意带着家人前来参加,感觉特别震撼,看到了新农村的变化和现如今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

21时许,数千名村民游客跟随“神龙”前往黄河九曲阵,活动继续,热闹不断……

来源: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综合 记者 马妍、刘清羽 视频:段磊

统筹/ 王文艳 校读/ 张臻初审/王方 终审/阿拉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