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中曾涌现出许多独具影响力的国产服装品牌,雅戈尔、波司登、美特斯邦威、报喜鸟......虽然不少品牌都在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但现在还保持着较好经营的却不多,尤其有一些品牌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
最近又有一家服装巨头“倒下”了,关停1300家店,它就是真维斯,现在它在澳大利亚地区的分公司已经进入了破产清算的阶段,虽然澳大利亚分公司并不影响国内的业务,但近年来受到电商等的影响,真维斯在中国的业务量也急剧下滑,2013年~2019年下滑了接近65%,还曾被曝出裁员6000人,关停1300家店的消息。
“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近年也因库存、质量、设计等问题,被消费者们推上风口浪尖。海澜之家在国内的发展十分迅猛,截止到2018年底,海澜之家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已经增至6673家,还保持着高速扩张的趋势,而且现在海澜之家的市值已经超过了340亿元。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门店数量逐年增加,营收也是屡创新高,但海澜之家的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根据已公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海澜之家第3季度的营收额为39.68亿元,利润为4.91亿元,同比减少了12.6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近年来海澜之家多次因为质量问题和款式设计被外界诟病,导致品牌口碑下降,甚至还有人评价海澜之家是“土到极致就是潮”。
除此之外,海澜之家的库存数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底时该公司的库存量高达94.74亿元,库存占应收的比例接近50%,负债高达165亿元,用于研发的费用不足5000万元。对于一个服装行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另一男装巨头七匹狼的库存占比仅为16%。大量的库存带来的是过季折价销售的损失,以及资金短期内难以回流的压力。
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澜之家独特的营销模式,创始人周建平在确定企业定位时,曾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并且被优衣库的营销模式所吸引,借鉴了它的自选购买办法,想成为中国的平价服装超市。周建平还曾扬言要干翻优衣库,可惜现在自己却陷入了瓶颈期。
随后经过演变,海澜之家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海澜之家不从事服装设计、生产,而是直接从代工厂拿货,门店由加盟商出资建设,公司唯一要做的就是经营品牌。在这个模式下,海澜之家像是个贴牌的代销,人家做什么,它就卖什么,因此被冠上了“土”、“丑”的标签。
但海澜之家也在不断探索新道路,2017年少东家周立宸接手之后,海澜之家开始有了新尝试,首先就是将代言人更换成了林更新,随后开始向“快时尚”靠拢,也开始参与设计、把控质量,推出新潮牌,却也又被曝出抄袭风波。
海澜之家这个国产品牌虽然经历了“中年危机”,好在并未像拉夏贝尔那样亏损过多,并且已经开始尝试转型,新鲜血液的注入,或许能给这个品牌带来新活力。但服装产业最终还是要讲究质量与设计,如果海澜之家不能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很难再为它的服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