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江都这3人,挽救了3条生命,看看有你认识的么

2019-08-14   江都新闻

有 情 感 有 情 调 有 情 况

做江都人最爱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今天让我们一起为这三位超有爱的小伙点赞

酷暑当头,一如我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登记热情,连日来,扬州市中心血站江都采血点每天都会接待数名捐献登记人员。

昨天,外卖小姐姐崔春霞再次来到熟悉的采血点,因为生二胎,她有两年没有参加无偿献血了,这次她来到血站,告诉工作人员:她不但恢复每年的无偿献血,还要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帮助血液病患者抵御病魔,播下生命的火种。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在我国,每年要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获得新生。

记者了解到

今年以来

我区已经新增登记了160多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人数占了扬州大市的半壁江山

在这些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中

我区已经有3位完成了捐献

用自己的爱心挽救了素不相识的他她

捐献后,他们还好吗?

前右二高明

2003年,江都开启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工作,当时在南苑医院工作的王高明当仁不让的参加了报名,成为我区首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高明说:“我知道这个对自身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而且挽救患者生命是我的使命!”

2009年9月,王高明接到江都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骨髓与一位23岁的女大学生配对成功。得知他真的要去捐献骨髓,家人表示出担忧,王高明以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消除了家人的顾虑,他说:我既然登记了,给了别人希望,就不能给别人失望。王高明毫不犹豫签订了捐献同意书,并很快做了HLA高分辨分型检测,11月检测成功,体检合格。此后,江都红十字会派出专车,送王高明至江苏省人民医院,并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王高明成为我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访中,王高明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的身体一直非常好,还积极参加了扬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团队,经常以自身的体会,宣传捐献干细胞是救人生命且无损健康的。现在,他周边的好多亲戚、朋友、同事也都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王高明呼吁:“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那么神秘与危险,也没有什么后遗症。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配对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登记的志愿者们也要履行诺言,让无数的生命得到延续!

王蓉是我区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首位女性捐献志愿者。2015年,因为她的捐献,成功挽救了一名与她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如果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我愿意付出一点点,却给别人带来无限希望。”

出生于1983的王蓉是我区一名献血志愿者,自2008年开始每年献血两次。2015年6月29日,王蓉HLA高分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通知后,王蓉当即在同意书上签字。其实在此之前,她曾与一名患者配对成功过,但由于意外有了身孕,不得不遗憾放弃。这一次签字以后,王蓉更加注重保养和锻炼,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合理饮食,并于当年8月29日体检通过。

在完成采集之前,王蓉还经历了父亲的骤然离世,办完丧事后,原本不太支持她的母亲表示,生命太宝贵了,如果能挽救他人生命,她赞成女儿的决定。 近年来,王蓉已经调至扬州市区工作,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她说,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会不断尽自己所能,给更多人以希望!

吴静是一名85后,是江都洪泉医院的一名护士。2012年5月,吴静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7年5月,她与我省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对,得知消息后,她毫不犹豫为患者送去244毫升“生命火种”。

说起当年的捐献,吴静风轻云淡:“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多抽一管血也没有关系,反正都是献血,如果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挺好的。被通知配型成功后,就做了一下家人的思想工作,也得到了家人支持。捐献完初期有乏力的症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就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了,现在的身体挺好的。”捐献的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但却默默影响着吴静的人生,她对家人对患者对身边很多的陌生人,都多出许多爱心、耐心,她告诉记者:“如果能帮助到别人,其实你将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人生意义。”

如果你正好处于18——40周岁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可与江都红十字会联系报名,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并抽取5毫升血液,进行血液HLA分型等检验,并把相关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供渴望移植治疗的患者寻找配对。

造血干细胞捐赠并不可怕,

欢迎大家转发出去,

传递正能量,传递爱~

愿好人一生平安!

来源:今日江都

作者:江都日报记者 兆俐 实习生 张驰

编辑: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