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拳迷的青春回忆:我不是拳手,但每天都在战斗!

2020-09-22   拳格在线

原标题:一个中年拳迷的青春回忆:我不是拳手,但每天都在战斗!

时间的流逝总让人措手不及,就好像这已然走过四分之三的2020年,留给我们更多的感慨。闲暇时整理房间,看到一堆书籍和杂志,那里面写满了我的青春和回忆。

从1995年泰森出狱后的第一场比赛开始,小学还没毕业的我就迷上了拳击这项运动。平日里,除了模仿拳王的姿势、动作,我还会想尽办法去收集拳手的资料。

每周日的拳赛直播更是不能错过,有时也会软磨硬泡,让父母允许我参与电视台的有奖竞猜,打长途电话,几块钱的费用,在当时也算是挺高的费用。

那时,很多电视台都会转播拳击比赛,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亲历的拳击最繁荣的时期了。在观看电视转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主持人介绍《拳击与格斗》杂志,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能拥有这本杂志,成了我的一个愿望。

那时的我是个普通的小胖子

伴随着泰森的“世纪之咬”黯然出局,霍利菲尔德先后战胜穆勒、比恩,刘易斯战胜戈洛塔、布里奇斯。刘霍之间的世纪统一大战甚嚣尘上。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元旦刚过,人们都在为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忙碌着。在走过街边某个书报亭时,我赫然间发现了《拳击与格斗》杂志,就这样,这本期刊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当时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业余爱好也很少,于是在每个月月初的几天,骑着自行车满大街报刊亭寻觅《拳击与格斗》成了一种常态。

时光匆匆,人亦老。纸字泛黄,忆少年。人近中年,特别爱回忆过去的事情,偶尔把自己留存的这些杂志拿出来,从第一页到广告都重温一遍,从中体味不同时代的印记,回忆不同时期的自己。之前说预测刘霍大战结果,在1999年第三期杂志中我们已经预判到了结果。如今再拿起来重读,依然记忆犹新。

时间过得太快,但每次翻看旧杂志,我都能回忆起那些年的拳坛和那个时候的自己。我自己珍藏了很多本《拳击与格斗》,有一部分被朋友借走了,有个别期没能买到,还有几本上学时被老师没收了……

也是在1999年,我头一次听说可以从英特网上获取比赛信息和拳手资料。我当时的条件有限,仍然只能从电视和杂志获取信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了解自己喜欢的拳手,泰森、刘易斯、霍利菲尔德、福尔曼、克里奇科兄弟、琼斯、霍普金斯、卡尔扎格、霍亚、莫斯利、哈麦德,还有很年轻的小梅威瑟……

当时,随便拿出来一个拳手我都能聊很久,从个人经历到技术特点,从经典战役到采访发言都津津乐道。当然,这些谈资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储备,因此珍藏的这些《拳击与格斗》,我每天都是翻了又翻,总想从字里行间再获得一些新内容。

时间轴从泰森退役开始出现变化,一批拳王也随之走进不同的人生境遇。岁月无情,拳怕少壮,真不是说着玩的。刘易斯避战退休,泰森退役,老霍为了钱苦苦支撑,从几千万美元的出场费跌至十万美元一场。琼斯从重量级回归后便巅峰不再,哈麦德被巴雷拉击败即心灰意冷,只有梅威瑟笑到了最后。

那时的梅威瑟还很年轻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社会进入到网络和自媒体当道的时代,我也从当初的少年变成了今天的中年男。

等候一场比赛时的那种激情、寻觅一本杂志时的那种执著、分享自己观点品评赛事时的那份快乐……我曾试着找回上述那一切,但已不是当年的感觉。

以前需要信息量,如今信息过载,质量却没了。时代在不断进步,手机电子阅读取代了图书,但那种在纸间触摸、追忆过往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它给人一种真实不曾虚度的感觉,杂志就摆在那里,不会搜索无果,也不会被删除页面。

从少年走到中年,我一直深爱着拳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项运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今每到月初,我都会每天去看信箱里订阅的《拳击与格斗》送来了没有,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我从来没有成为一名专业拳手,但拳击却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许多关键节点。格斗是一种信念,每每在我艰难的时刻,我仿佛都能听见那些擂台上伤痕累累的斗士、那些我熟悉的面孔在对我说:站起来,不要放弃!

“我与拳击、武术、搏击的故事”征稿

无论你是拳迷还是武迷,无论你是拳击、武术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爱好者,相信拳击、武术、搏击等运动项目一定都曾在您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些运动爱好见证了你的青春岁月、喜怒哀乐,陪伴你经历人生的奔波、起落。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经历,那么就写出自己的故事吧。回首你与拳击、武术、搏击结缘的经历,讲述其与自己有益、有趣的过往,看拳习武经历、怀念的人、难忘的往事,给自己爱好下个定义,为过往的人生做个阶段性总结。

征稿要求:

1、题目不限,文章字数1500-4000字;

2、内容真实,格调积极健康,谢绝虚假宣传;

3、本次征稿不设评奖,长期有效;

信箱:jiachunti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