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铁会议看西汉后期儒法发展

2019-09-22   南园传媒

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实施积极推行平准,均输等经济措施。统一货币,铸造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等战略物资,使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百姓富裕起来。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生产发展迅速,汉朝的物质基础大为增强。为汉武帝后期南征北讨战打下了夯实的经济基础。

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使福建及附近的沿海地区进入中央王朝的一部分。后以军事手段代替有屈辱性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威胁,派遣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的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把当时汉朝的疆域由长城沿线推到漠北。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恩威并施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设置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军屯制度更是影响深远,经久不衰。北破匈奴,西定西域,南灭南越,东灭卫氏朝鲜,奠定了汉地范围。从古代的交通条件和行政能力制度,也到达了拓张限。汉武帝在位期间征战连连,国库空虚国力疲惫,滥用民力,民众不堪压迫,各地暴乱此起彼伏。

商人出身的桑弘羊,擅长理财,言利。

军事上由于战线太长及后勤不利也屡受挫败。汉武帝深感对外拓展难以维持,很是心灰意冷,于公元前89年下《轮台诏》否决了桑弘羊关于升级战争的主张。在《轮台诏》内汉武帝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政,止擅赋,力本民”,要把施政重心转移到重视生产,减轻民众负担,恢复民力上来,并表示自己不愿意再烦扰天下,标志着治国路线由尚攻调整为守文。因而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不堪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出现了社会安定的转机,使几十年后的昭宣中兴成为可能,使让国运再延续百年之久。

汉武帝极盛时期疆域

但也有学者认为司马光夸大了轮台诏的意义,塑造汉武帝晚年形象的转变是司马光由于个人的政治目的。一些学者认为轮台诏只是西域用兵失败后的局部调整,是汉武帝的权宜之计,局部收缩并不是全局性方针转变。辛德勇先生认为司马光“制造汉武帝”是由于其反对王安石变法,希望君王大臣“不折腾”,与民休息。学者对于《轮台诏》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于汉宣帝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的观点相当接近。盐铁会议是关于经济政策,对面方针,治国理念义利之争的一次大总结。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指定霍光,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昭帝即位后有两种不同的政策并行:一种是以霍光为首的,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否定盐铁官营。另一种是以桑弘羊为首,主张再开屯田,加强官营政策,增强国力,富国强兵。公元前81年二月的一天,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还很冷。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他们的属员,还有去年刚刚选举出来的六十余位贤良文学一大早赶往大汉王庭,参加由13岁的汉昭帝下诏召集的经济会议,就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辩论和总结。汉帝国从未就此次辩论发布过任何官方文件,《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非常简单,不足百字。仅扼要总结了辩论双方的核心观点。这场辩论的具体内容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一位叫做桓宽的庐江太守,盐铁会议的大约十年后,这位研习《春秋公羊传》的学者“欲以究治乱,成一家之法”的儒者根据会议资料及参加此次会议的同乡朱子伯的追述,整理出了洋洋数万言的《盐铁论》,他本人倾向贤良文学的观点,采用春秋笔法描写桑弘羊及属员们的窘态,或默然不对,或勃然变色,多有贬抑之辞。恐怕桓宽本人也不会想到他记录下了中国历转折的分水岭。

盐铁会议中激烈交锋

西汉初黄老思想盛行,汉武帝表面尊崇儒家,实际上并不施行儒家的措施,而是倾向于法家。但儒家的流行已是大势所趋,到汉昭帝时儒生尽管还没有深入文官队伍,但其社会影响力已经极为强大,在盐铁会议上,主要代表儒家思想的贤良文学明显深受董仲舒这一代儒宗的影响。王利器先生在《盐铁论译注》里写道“参加这次会议的六十位贤良,文学他们都是祖述仲尼的儒生,除了心不离周公,口不离孔孟之外,还宣扬当时推明孔氏的董仲舒的学术思想,而董仲舒是盐铁皆归于民的始作俑者,他向汉武帝攻击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是古。”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儒家说教,反对与民争利,认为“皆不得兼小利,与民相争”。儒家所谓的与民争利的民并非平民,就是新崛起的大地主,大商人。儒家主张的小农经济与复古思潮必然导致影响社会阶层平衡的门阀崛起。到东汉儒士族门阀集团崛起,儒生对社会政治经济资源的控制成为一种常态,延续达一千年之久。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国家运转和对外征伐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而且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非常不稳定,如果不实行官山海,擅盐铁,请问钱从哪来?第二一旦遇到大战,饥荒等紧急事务,如果没有常平仓和均输制,国库空空如也如何应对?第三中央如果不在财政方面对地方形成压倒性优势,一旦地方起兵怎么办?儒生们顿时哑口无言。儒生擅长形而上学,却难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实际上不止西汉,中国历朝历代都面临着钱从哪来的问题,王朝刚刚建立时由于战争刚刚结束,民生凋敝,只有轻徭薄赋,恢复民生。一段时间后国力恢复,后继的皇帝开始生活挥霍,并对外用兵,财政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搜刮农民,然后国力衰退,边疆的领土开始失去,然后亡国。盐铁会议由于社会思潮的大势所趋以及贤良文学由于得到霍光的支持桑弘羊失败。

陕西兴平的霍光墓,离刘彻茂陵仅四公里。霍光死后不久被清算,族诛。

一年后汉武帝时期的“军师”桑弘羊,与霍光争权失败被卷入燕王刘旦与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中,惨遭灭族,提出的问题没解决,但提问题的人被解决了。盐铁会议是古代政治经济理念的最大拐点,会议后曾经作用巨大的均输制被废除,盐铁官和常平仓也相继被废。汉宣帝以刑民之学绳下,官吏苦之,太子刘奭建议任用儒生,宽柔治国,汉宣帝正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儒教,用周政乎!况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太子刘奭不改,汉宣帝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元帝即位后想通过儒学治国,但是他暗弱无能,耽于儒术,惑于奸邪,赏罚不分,汉宣帝留给他的霸王道也被废了,外戚宦官专权越走越远,朝政混乱不堪,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彻底葬送了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从汉元帝开始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