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大连的“孪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输芬兰堡,却还未申遗成功

2019-05-20     时空人文说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大连,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来有着“北方明珠”、“东北之窗”、“浪漫之都”的美誉。除了这些,大连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曾饱受列强的欺凌,映射出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说起大连,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孪生兄弟”,一座同样充满苦难的城市——旅顺。

如今旅顺是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称为旅顺口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旅顺在现在并不能称作一个城市。在战争年代,特别是清末以前,旅顺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是远大于大连的。现在旅顺却成为了大连的的一个区,还是有点令人大跌眼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历史:

旅顺在清朝的时候就是一个海军重镇,而那时候北边的大连却还是一片荒地。从战国时期到元朝,旅顺先后拥有“乌石津”、“都里镇”、“狮子口”这些名字,直到明朝时期,朱元璋派大军攻克辽东,因为一路风平浪静,所以将“狮子口”改为“旅顺”,意为“旅途平顺”。从此,“旅顺”这个名字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晚清时期,旅顺大放异彩。在李鸿章等“海防派”的坚持下,在旅顺口建立了海军基地,作为北洋海军的驻地,各种现代化设施纷纷建立,颇有近代城市的感觉。可惜好景不长,甲午海战后,旅顺沦陷,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后来,虎视眈眈的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占领旅顺。

大连这个名字,其实跟沙俄占领旅顺有很大的渊源。在占领旅顺的第二年,沙皇下令兴建“达里尼市”,这便是大连的前身。之后爆发日俄战争,沙俄战败,被迫把东北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为了使这里焕然一新,洗去沙俄的印记,日本将“达里尼”音译为“大连”。

1924年,日本设立了大连和旅顺两个市,十多年之后将政府机构从旅顺迁往大连。自此大连取代了旅顺,影响和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二战以后,苏联占用了旅顺港,直到1955年,旅顺和大连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两者合并,称为旅大市。1981年,国务院将经济发展形势更好的大连独立出来,成为大连市,而旅顺则划为大连市辖下的一个区。经历过数百年历史的起起伏伏,称这两座城市为“孪生兄弟”再合适不过。

说完这两个城市的渊源,我们再来看看芬兰堡与旅顺口的关系。它们两个都是海防性要塞,也都属于近代战争遗址,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战争之后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如今芬兰堡已申遗成功,但旅顺口却似乎从大众的视线中逐渐淡化。

芬兰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军事要塞之一,始建于1748年,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城堡。18世纪中叶,沙皇俄国曾经占领此地,而这段经历,也让沙皇俄国意识到了修建坚固堡垒的重要性。所以,俄国人一进入旅顺口就开始修筑堡垒,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日军卷土重来。陆路炮台和海防炮台均有修建,1898年,在原有的清军炮台上修建了俄国Ⅱ号堡垒,因其坐落于东鸡冠山上,所以也被称为东鸡冠山北堡垒。

大连女作家素素在2008年的北欧之旅中,参观到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芬兰堡,并且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悉,芬兰堡在1991年就已申遗成功,这说明人类对战争与屠杀的思考,已经变得主动而理性了。芬兰堡的许多小城堡改成了知名的博物馆、餐厅、咖啡室和访客信息中心,每天来往于芬兰堡的人络绎不绝。

再反观旅顺口,一直以来可能也没有申遗的念头,所以直到现在还未申遗成功。前些年,网上还流传旅顺历史遗迹被砸成了废墟,小偷从那里偷铁卖一年可以赚好几万。如今旅顺口走上了申遗的道路,这个过程肯定艰巨且漫长,所以还得提前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让申遗道路更加顺畅。

如果旅顺口申遗成功,不仅能有效保护战争遗迹,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还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旅顺的朋友们也来聊聊如今旅顺口的情况吧,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OahDmwBmyVoG_1ZTP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