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老张观影/原创发布
周星驰,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回忆,是无可替代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警匪片、武侠片、喜剧片“三分天下”的繁荣局面。
1992年,李连杰、林青霞、关之琳、李嘉欣主演的电影《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1987年,林岭东指导,周润发、李修贤主演的电影《龙湖风云》
继“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后,周星驰一枝独秀,扛起了喜剧电影的大旗。并凭借其极具夸张、幽默的表演风格,竖起了“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金字招牌。
1981年,许氏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摩登保镖》
如果要问,为什么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会引起观众这么大的共鸣。老张观影认为,系周星驰将喜剧电影作出完美的诠释。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最好的喜剧电影其实是悲剧”。
早在电影诞生初期(1915年),喜剧电影电影大师卓别林在默片时代,就已经将喜剧电影的悲情表达,演绎、诠释出来了。
1931年,喜剧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自导自演的电影《城市之光》
而周星驰的喜剧风格,很大一部分是卓别林大师的延续。
从其在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喜剧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星驰大多以塑造“小人物”为主。而这些社会的底层人物,应当是充满喜、怒、哀、乐,才是完整的。为此,周星驰总会在这些喜剧电影中,给角色“加戏”,加上自己夸张且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这些小人物演绎得及其生动、形象。
在陈嘉上指导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通过“一喜一悲”的表演风格,将不学无术、狂妄自大的纨绔富二代演绎得活灵活现。最后,招来大祸,不仅全家被贬为乞丐,自己还成了残废,重新燃起斗志,赢回挚爱和担当保家卫国大任。
这样的前后对比,让观众从讨厌这个人,再到重新喜欢、被感动,才能使大家更深刻地记住这个角色。
这样的人物塑造和表演风格,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不胜枚举。
《九品芝麻官》中的小贪官,历经平民被权贵欺压,唤起自己的正义之心,最后化身白面包青天为百姓平冤昭雪的包龙星。
《食神》中骄傲自大、唯利是图,惹得大家讨厌,后被助手陷害,体验出人生真谛,重新夺回“食界”金字招牌的史提芬·周。
《功夫》中,整天游手好闲,靠欺凌弱小为生,最终涅槃重生匡扶正义的混混阿星。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塑造,才奠定了周星驰——星爷在喜剧电影界的地位。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开始在星爷的脸上无情地留下痕迹,他知道,是该向喜剧表演的道路作告别了。
正所谓“最好的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聚”。2008年的《长江七号》,成了星爷最后出演的电影,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
这些年,星爷一共指导了《西游降魔篇》、《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三部影片。尽管口碑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说,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曾经熟悉的阿星、周星驰的影子。老张观影认为,兴许,现今即将六旬的星爷,是在向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有人说,星爷就像是个大孩子,这一观点老张认同。
好的演员能呈现很多种不同类型、风格的角色。以前,我们看多了星爷的无厘头喜剧,总以为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人。实则,星爷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像个大孩子一样。他不像电影中那样的喜笑颜开、健谈,更多的是不苟言笑,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而从他最新的导演的3部影片来看,并未像那些高龄导演一样,充满野心,传达一些更深寓意的思想。星爷讲述的,其实都是关于“人成长的故事”,非常纯真。
《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更像是星爷想完成当年至尊宝未实现的梦;《美人鱼》中的刘轩,更像是星爷已达到顶峰,不想再追名逐利,返璞归真的诠释;而《新喜剧之王》,更像是星爷在给大家聊他的成长故事。
现今,我们之所以对星爷执导的影片的喜爱程度有所怀疑,多以情怀为由去逼迫自己喜欢。或许,并不是电影不好看,而是,没有了阿星、周星驰,我们不习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