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木青 来源:秋葵妈妈(ID:QKMM99)
人说一儿一女是福气,住我隔壁的琳姐就是大家口中的福气人。
三岁多的儿子活泼可爱,一岁大的女儿正摇摇摆摆地开始学走路。
福气归福气,可说起一人带两个孩子的烦恼,琳姐就连连摇头:“两个孩子凑在一起不省心呢!我们家这大宝啊……”
正说话间,只见小宝“哥哥、哥哥”叫着,想要大宝手里的玩具。
大宝警惕着不肯给,纠缠不下,顺手就推了一下妹妹。
站不稳的二宝一屁股摔倒在地,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大宝,你怎么又打妹妹,你是哥哥,你要让一让妹妹啊!”
气急的琳姐顿时提高了八度声音,照着大宝屁股就是一巴掌。
这倒好,二宝哭,大宝也委屈地大哭,场面顿时混乱不已。
01
家有二宝,鸡飞狗跳的生活成日常。
其实不止是林婶家,很多二胎家庭都陷入“因爱生恨”的苦恼里。
老二来临,老大变样,老大总是偷偷打老二怎么办?
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里,几个二胎家庭探讨起这个问题,也是越聊越感伤:
“老大总爱掐弟弟的脸,很用劲地掐,每次都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责问他又不承认,再问就哭,唉……”
“姐姐以前很听话,可弟弟出生后,人却变了样。前一刻还是好好跟弟弟一起坐在沙发上玩。
突然之间抬手就是一巴掌,狠狠把弟弟推倒在,更是常有的事儿。”
明明是手足同胞,父母们幻想的兄友弟恭。
到现实中却换了一副模样:少了相亲相爱的感人画面,却多了相爱相杀的狗血剧情。
我曾笑问苦恼不堪的二宝家长们:“那你们怎么处理的?”
同学双手一摊,诉苦:“还能怎么办?一面告诉大宝,爸爸妈妈依然都爱着他。
一面让他懂事,让一让弟弟妹妹们呗,谁让他是大宝呢?”
是啊,谁让他是大宝呢?大的让小的,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孔融让梨的典故不也从小这么教育我们长大?
可往往,我们只看到大宝的“霸”,却没有看到大宝心里的“伤”。
记起《少年说》里的一幕,至今都为台上那个女孩的话,内心隐伤。
这位六年级的女孩说自己的父亲处理事情时很独断,妹妹特别喜欢招惹她。每次自己想要“教育”妹妹时,妹妹就会跑去告爸爸。
而随之,父亲总是二话不说转头“教训”她。
女孩诉求:爸爸,你是不是下一次可以在了解真相之后再来教训我?
这位父亲承认自己平时不太在意,但是在妹妹这件事上。他却坚称:
“你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妹妹大了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妹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父亲的话,令女孩寒心啜泣。
纵观无数家庭,多少大宝在“礼让”中受伤:好吃的,先要让给小的。
好玩的,也要先让给小的。
哪怕是小的做错了事,大的也要让着先道歉?
“我永远都比她大6岁,难道要我让着她一辈子吗?”
女孩最后的申辩犹在耳旁,她的呼声,或许是很多大宝共同的心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早有一组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头胎、二胎之间的利益争夺关系。
对于先出生的孩子来说,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种压力。
是儿童期一种重大的创伤经历,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嫉妒。
生命的出场顺序,谁都没有办法选择。
二宝降临,已然成为大宝的心头压力。
父母对大宝的苛求,更让大宝活得越来越不开心。
父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大宝不愉快的情绪,不能及时排解大宝心中的委屈,孩子之间出现芥蒂,也便成为常有的事儿。
家有问题大宝,做父母的首先要检讨自己!
02 家有二宝,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指出:
“要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态,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态。”
1.做一个处事“淡然”的旁观者
孩子之间有争执,那都是常有的事儿。
当小宝无法维护自己“利益”时,用哭闹方式来表达委屈和诉求,是最常见的方式。
如果父母抱着护小心态介入其中,轻则警告,重则惩罚大宝。
这样的教育,只会加深大宝对二宝的怨恨之心。
演员胡可曾经在一档节目里分享了二胎养育的感受,曾经她也像很多父母一样,为两个孩子鸡飞狗跳的生活苦恼不堪。
可后来的一件事,却触动了她。
那一次,她发现哥哥狠狠掐了弟弟,她也像平时一样狠狠批评了哥哥。
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受批评安吉绕到弟弟餐椅后面。
说了一句令她愕然的话:“我现在这么惨,都是被你害的!”
那一瞬间,胡可说,自己的心仿佛被扎了一下那么疼。
她猛然反省,却发现每次兄弟俩有冲突时,她都是以指责哥哥为目的。
正是自己的态度,让哥哥对弟弟越来越有偏见。
殊不知,哥哥也只是一个孩子啊。
后来,胡可开始更多关注安吉的情绪,告诉他即便爸爸妈妈有了弟弟,也一如既往爱他。
而当兄弟俩发生争执时,她也尽量让兄弟俩自己解决。
父母不偏袒的态度,反而让安吉与弟弟之间相处得越来越好。
哥哥爱护弟弟,弟弟崇拜哥哥,兄弟俩成为众人羡慕的哥俩。
孩子之间有战争,父母不能全然不管。
但在干涉中,父母正确的态度,才是最好的教育。
2.做一个懂得“偏爱”的裁判员
戴维·弗罗斯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
二胎来临,父母难免会对小宝多花一分精力。
大宝的失落来自身上被分走一半的爱,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便纠结在了“不公平”。
吃的谁多谁少,玩具谁多谁少,甚至父母对谁多抱了一会,都计较在“不公平”的范畴里。
父母们努力想一碗水端平,可事实却发现:根本做不到!
事实上,比起“公平”,大宝更想要的是“特殊照顾”。
教育专家朱棣云的一个做法值得借鉴。
朱老师说,有一次她有一个亲戚生了二胎。
很多亲朋好友都带着礼物去看小宝,唯独冷落了在现场的大宝。
她专门给大宝准备了一块很好的巧克力,并告诉他:“你是最厉害的,在这么多人当中,唯独你升级了,要当哥哥了,以后妹妹都要听你的了。”
这一句话,顿时扫去大宝的失落,大宝露出喜悦之色。
在接下去的时间,能够明显感受到大宝作为哥哥对妹妹喜爱之情。
聪明的父母,懂得找准时机,做一个适时“偏爱”的裁判。
多尊崇“老大”的身份,多给老大可以行使的“权利”,哪怕有时候老大的做法并不公允,父母们也不要过多干预。
多对老大一份夸赞,大宝在精神上感受到被接纳,心情愉悦了,也便不会再与小宝针尖对麦芒。
他才会努力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并乐意帮着父母参与到照顾小宝的过程中来。
想起漫改电影《快把我哥带走》里的一段独白:
“我也有一个哥哥,可我把他弄丢了。谢谢你让我发现,我哥有多好,而我曾经是多幸运的人……”
二胎生活也许一地鸡毛,可磕磕绊绊中培养的才是亲情。
愿父母对每个孩子都能温柔以待,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爱。
那些成长中小矛盾,最后都将在时间的洗礼中变成手足情深。
1 作者:木青 /白羊小妈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读书、写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静写心中文。本文首发秋葵妈妈(ID:QKMM99)关注我们,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25个孩子23个班干没自家孩子: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命运
低层次的父母,总舍不得放手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