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书法被乾隆视为心头肉,每件能换一座宫殿,现在价值几百亿

2023-05-23   书法网

原标题:这三件书法被乾隆视为心头肉,每件能换一座宫殿,现在价值几百亿

这三件书法被乾隆视为心头肉,每件能换一座宫殿,现在价值几百亿

古代有些品位较高的君主,往往钟情于名人书画和古玩玉器,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他们不仅都是书法家,还对书法鉴定与传播立下了大功,“琅琊王氏”一门书法有众多摹本传世,多亏了他们;宋徽宗赵佶是出名的“艺术君王”,他对前人书画、器物的保护不遗余力,还培养出了不少书画大家。

三希堂

不过,要论哪个君主内府所藏最富,恐怕要数乾隆了。我们且不论他的书画水平如何,单看各大博物馆书画藏品上的印章,也知道他真是见多识广。如此海量的珍宝摆在他的面前,哪些最称乾隆的心意呢?答案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这三件作品便是狭义上的“三希堂法帖”,乾隆以这三帖为首,命人将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134位书家的300余件佳作进行汇编,这便是广义的“三希堂法帖”,它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本文则主要论述《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这三件。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三希堂位于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是乾隆的书房,他把自己最珍爱的三件书法置于此,足见重视。据统计,这三件短小的书帖上,乾隆一共盖了超200方印章、题了70余首诗。目前学界的观点认为,王珣《伯远帖》是真迹,而另外两件均是后人摹品,甚至有鉴定家认为《中秋帖》就是米芾写的。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正文仅有4行、28个字。释文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宣和画谱》和赵孟頫都认为它是真迹,但通过科技手段证明它是唐人精摹本。能瞒过徽宗和赵孟頫,可见此帖深得晋人法度,好在气息、笔法的还原度上。尖锋入纸,点画俯仰得宜,钩挑灵活而内敛。用笔圆劲,提按顿挫分明,中和流美,不愧是“三希之首”“天下第一法书”。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也被称为《十二月帖》,米芾认为这是“天下子敬第一帖”。它正文仅有3行、22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因是用无心笔、竹料纸书写,被判断为宋摹本。正是这样的书写工具,此帖点画极为灵变,“节节换笔”,用墨浓重,疏密、粗细变化,有“一笔书”之妙。临摹者水平不在“宋四家”之下,因此有人认为是米芾所写。

王献之《中秋帖》

《伯远帖》是目前唯一一件“琅琊王氏”书法真迹,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启功就说:“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此帖正文5行、47字。释文为:“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王珣《伯远帖》

此帖得“二王”笔法真传,顺锋直入,转折方正刚劲、停顿自然,略带隶味;结字扁方,以横取势;章法和谐,浑然一体。

王珣《伯远帖》

“三希堂法帖”中的佳作很多,除了这三件,还有欧阳询《张翰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等。以狭义的三希堂帖而言,这三件作品也都冠压群芳,实在是书坛至宝,专家估值有几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