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服务管理 精管善治有力 群众幸福满格
难以忘记,2013年的那个冬天,兰州的蓝天,被朋友圈里刷屏……兰州市2013年优良天气达到299天,这个曾经在冬天总是灰蒙蒙的城市明朗了起来。在“兰州蓝”的背后,网格化管理模式,则是全城共同治污背后的有力推手之一。
也是从那时起,网格化管理流程一步步、一次次被规范、被完善,成为了崭新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并应用到了到基层治理中社区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便民利民等多个方面,成为服务群众的立体化、多元化、现代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2024年元旦假期后第一天,城关区皋兰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区的网格员冯敬媛开始了她当天的网格走访巡查工作,辖区的环境卫生怎么样?走进楼院里和居民聊一聊、问一问需求,这样常态化的走访,架起了群众和社区“面对面”的直线式沟通。之后,社区把网格员了解到的问题分类去办理,或反映给相关上级部门,并实时跟进,合力解决。最终在这些“格子”里,无论“大事小事”,群众的诉求都能很快得到解决。“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都更为顺畅。
一张“网”,包罗社会民生,覆盖百姓生活;众多“格”,实现责任到人,摒除死角盲区。通过划分网格的方式,让职能部门到社区和群众中去做事,接“地气”,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以此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大联动,真正做到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群众“下情上达”、职能部门“上情下达”,基层群众和管理者之间沟通更加顺畅、快捷。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有了可以依靠的人,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
2023年初,我市按照《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切实提升全市网格员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履职水平,充分发挥网格员职能作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做到“小单元大守望”。同时,进一步巩固网格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市精准划分网格4356个,打造“六有”小兰网格阵地,同时辐射带动驻守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等力量,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信息在网格采集、纠纷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提供。建立网格员上岗公示、巡查走访、信息报送等六项制度。
“我不仅完全掌握网格管理要使用的报送终端、系统等,最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居民的好朋友,能为大家解决身边的烦心事。”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的网格员张玲从事网格员的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一件红马甲、一个工作证、一本《网格员工作日志》、一本《网格通》、一张《电子民情连心卡》,是她和众多网格员在网格管理“统一化”工作中的标配“五件套”。带着真情真心,网格员们在日常网格工作中实行挂牌上岗和亮牌入户。
2023年,兰州市市级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10余场次,县(区)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70余场次,培训具有针对性,且实操性强,这些都成为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网格员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的助推因素。
“我通过咱们的网格员宣传,知道了创业扶持政策,现在也开了自己的店。”“多亏了网格员联动辖区共建力量和专业的律师,帮我们调解家庭财产纠纷。”市民们这样的称赞,源于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群众的称赞,就是前进的方向。2024年我市将继续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重构重塑横向为“乡街、村社、小区村组”三级网格联动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条线协同发力机制的“田字形”基层治理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
同时,建立三级联动架构,做强乡镇(街道)大网格、做实(社区)中网格、做精小区(村组)小网格,大网格重点抓实推动赋能扩权减负、下沉资源服务管理、深化党建融合共建;中网格抓实建强基层堡垒阵地、选优配强头雁队伍、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小网格抓实构建基础全科网格、配强用好网格力量、搭建党建引领阵地,让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辐射到每一个群众的身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