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农军:自学5年鉴宝,盗窃69件文物价值6亿,报警器全部失灵

2024-01-21   郭哥文化

原标题:刘农军:自学5年鉴宝,盗窃69件文物价值6亿,报警器全部失灵

1992年9月18号的夜晚,外面夜深人静,河南省的开封博物馆却传来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响动。两个穿着黑衣、戴着黑色面罩的人,一前一后地翻墙进去了馆中。“嘘,快跟上,麻利点。”其中一人对着另一人挥挥手,脚步极其迅速地挪动着。只见两人轻车熟路地找到报警器,用红布覆盖上,又熟练地躲开了监控摄像头,最后直奔目标找到了明清宫廷文物的放置之处,开始打开玻璃展柜。

开封博物馆

“得手了,门口接应!”一人对着对讲机说道。十几分钟后,一辆小轿车,在博物馆门口扬长而去。这场秘密的行动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什么两个黑衣人的动作会如此老辣熟练?

行动极其熟练,文物一扫而空

1992年9月19号的早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展柜处大吃一惊。满地狼藉,文物全都不翼而飞,监控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昨晚报警器也没有任何的异常响动。

工作人员立刻报了警,警方经过初步推断,认为此案的侦破难度极大。犯罪分子动作熟练,而且反侦查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强,给他们制造了相当多的阻碍。

当时的警察局局长名叫武和平,说来也巧,他曾经写过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就是以博物馆文物的失窃作为故事背景的。如今他接到了这样一个任务,可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了。

警察们正在检查空空如也的展厅

“不管难度多么大,我们都务必要破案,必须给国家和人民一个交代!”工作动员会上,武和平铿锵有力地对着警员们鼓舞着。

各位工作人员们都严阵以待力求尽快侦破案件、找回文物。原因无他,这次的被盗规模实在是太大了,总共失窃文物69件,基本上都是玉器和瓷器,每一件都是我们的国宝,笼统算下来价值都已经超过了6亿人民币,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

警卫警觉回忆,多次预谋踩点

警方紧锣密鼓地勘探案发现场,然而却失望地发现,根据各种痕迹来看,除了能确定对方是团队作案之外,找不出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但是警方相信,这群犯罪分子一定是来过博物馆的,而且一定不止一次。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警卫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位值班的警卫员回忆起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经历,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马上跑到警方驻博物馆的临时办公室汇报情况。

被盗的展厅

“应该是9月1号吧,我印象中有一个人到我们博物馆前前后后溜达了好久。他还到处跟工作人员攀谈,他自己说自己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刚好是历史相关的专业,所以专门过来考察文物,还问了许多有的没的。”

办公室里,警卫员对着警察一点一点地回忆着,“而且他不是只来了这一次,两天之后他又来了,还带着一个人,他说那是他的朋友。但是我看他朋友对历史不像是太感兴趣的样子,一直东张西望的,随后这个人又拉着一位工作人员聊天。”

警方听到警卫员汇报的情况之后,马上联系了与这个可疑人员交谈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更加详细的情况。工作人员说:“那个人斯斯文文的,看起来不像是坏人,他们一直问我这些文物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多方情况的汇总,警方初步把怀疑的视线定在了这个“武汉大学教授”的身上。根据这个人的说法,他的名字叫陈纳德,这次专门来开封博物馆,是因为自己刚好在准备一个与明清宫廷用品相关的课题,过来查证一些资料。凭借着这个理由,陈纳德套到了很多文物的信息。

不仅早有预谋,还多次踩点,警方有理由相信,这个陈纳德就是这场博物馆大型失窃案件的主谋。然而最大的谜团依旧没有解开,盗贼怎么会这么顺利?所有监控、报警器、安保系统,一夜之间就全部失灵了吗?

案件信息公布,发现轿车失窃

警方因为作案现场十分干净,没有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了,所以警方决定铤而走险,将整个案件情况公布给公众,并高额悬赏征集公众的线索。局长武和平拍板做的这个决定,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了。

这一公布不要紧,竟然还真的有人提供了新的思路。过了两天,有人来向警方提供线索,说是看到过在博物馆门口停留的轿车。

“我记得那是一辆部队的车,因为我就是当兵出身的嘛,白色的车,K字打头。我还以为车里是军官,还准备上去敬礼,但是车里没人。可是当我第二次路过博物馆的时候,车就不见了。”证人回忆着说出了这个关键点。

听到这话,警方将目光投向了这辆轿车。7月份的时候,发生过一起轿车被盗的案件,只是一直还没侦破,当时是一个姓傅的男人报的案,说是有三个男人来找他商量买车的事情,其中一个还试着驾驶了几十分钟,当时他就觉得有点不太正常。果不其然自个儿还没反应过来,车就让人给开走了。

涉案车辆

结合当时的案件情况,警方转换了破案思维。根据公众提供的诸多线索,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一处宾馆之中,宾馆里多的是来来往往的正常客人,而鬼鬼祟祟的人在其中就会特别突出,让人印象深刻。不出警察所料,宾馆的员工提供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员的信息,而其中有三个人,身份证都是假的,信息也基本是作伪的。专业的画像专家,听了员工对这三个人的描述之后,绘出了大致的画像。

而被警方传唤来的傅某看到画像,一眼就认出了当天试驾的人。“他当时说他是铁路局的员工,专门来买车的。”傅某回忆道。这下可以确认,这个陈纳德应该就是那位“武汉大学教授”,也就是案件的主谋。其他几个人,身份也随着案件的进展而一一浮出水面。

警察们根据提供信息得出的嫌疑人长相

盗贼迷之自信,警方追回文物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警方在路上看到了失踪许久的白色轿车。警方以违章为由扣下车子,查看了司机刘进的身份信息,但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并没有把刘进给扣下。就这样过了两天,一个名叫杨长明的人来取车。

杨长明一进警局就非常不安:“你们没有理由扣车,再不还给我,我就投诉你们!”警方假意安抚了几句就放他走了。

当天晚上,顺藤摸瓜,警方找到了杨长明的家,搜出了5件原本藏于博物馆的文物。杨长明无从抵赖,又因为害怕,就把陈纳德的事儿给供了出来。

警方查获到部分被盗文物

原来这个陈纳德,真名叫做刘农军,今年29岁。他本质就是个社会混子,整天好吃懒做。关键是这个地痞流氓一样的人物志向还不小,成天想着要做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潜心研究了5年的历史鉴宝知识,不断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打交道。为了这次盗窃,此人还真是做了不少准备。

找到了所谓各有千秋的同伴之后,几个人说干就干,做好各自的分工,就去开封博物馆干了一票大的。反侦查本事极强的他们确实是得手了,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各方举报之下被盗的文物被悉数追回了。

12月10号,警方发布了通缉令,以刘农军为首的作案团伙,一个接着一个被警方逮捕。在审讯中,这个犯罪团伙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作案行动。实施盗窃的四人分别为刘农军、刘进、李军、文西山。

挂绳、翻墙、隐蔽,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李军、文西山悄悄进了开封博物馆的馆中。这两个人装备齐全,其中一人拿出红色布料,熟练地将之分成若干份,另一人放轻脚步,跟着手中拿着的图纸,一点一点地寻找博物馆中的8个红外报警器。

找到一个,另一人就默契地盖上一个,覆盖报警器的工作在十分钟之内就搞定了,这也是为何报警器会失灵的原因。两人避开摄像头,来到明清宫廷藏品的展柜之前,将此处的文物统统搬出了博物馆。门外的刘进早就开车等候,而刘农军则在车里全程指挥。

“你们怎么会这么敏捷地避开所有的报警装置和监控装置?”警察十分不解。

刘农军回答道:“你们以为我这么多次博物馆是白去的吗?我早从他们工作人员嘴里套出了报警器的位置,监控的位置也被我一早探查好了。他们都是按照我画的地图来行动的,把这些东西遮住,文物不就手到擒来了?”

更令警方气愤的是,刘农军对于此事的傲慢态度。警察审讯时说:“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刘农军却不以为意地回答道:“如果不是横生枝节,我的现场本来是天衣无缝的,就凭你们这几个小警察,根本没法儿抓到我。”听到这话,气得警察直拍桌子。

不过就算嘴巴再硬,这几个人也逃不过法律的惩罚。1993年的9月8号,对于这起特大盗窃案的直接参与人员来说,是特别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生命的终结。

结语

正邪不两立,一个人即便再聪明,选错了道路,就注定了结局的悲剧。就像武和平和刘农军同样聪明,可是一个是人民警察,一个是江洋大盗。不同的道路,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一个受人民敬仰,一个倒在了正义的枪口之下。

可见人生道路上,选择是最重要的,用聪明的头脑,为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才是最应该做的。我想如果刘农军用他研究文物习得的种种本领,为自己选择一条正道,那他的结局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