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说,根据《发展心理学》以及青春期精神分析等方面来看,每个个体都会经历两个叛逆期,青春期便是其中之一。孩子的青春期来了,父母们可以很容易地察觉到他们身上的变化,尤其是母亲,她们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与自己最为亲近的孩子居然开始把自己当“仇人”……
唐红平时工作清闲,于是女儿的日常教育便更多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本以为自己也是从“小女孩”过来的,在管教女儿的时候要比孩子爸更得其法,可是事与愿违,在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儿时,她还是感到束手无策。
有次唐红在给女儿打扫房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女儿的一本日记。她本来想视而不见,可是考虑到女儿最近确实有点“叛逆”,她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地偷偷翻看了起来。
“我最近很讨厌妈妈,她总是对我的衣服搭配指手画脚。”
“什么时候我妈妈也能出差就好了,我还是喜欢和爸爸待在家里。”
“妈妈什么事都要管,她真的很烦,很讨厌。我好想和同学出去玩啊!”
唐红本来已经有了心理建设,预料到女儿会在日记里说自己的“坏话”,可是当她看到女儿每篇日记都是在吐槽自己时,她还是忍不住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明明自己为女儿付出的更多,可是为什么女儿现在却把妈妈当成了“仇人”呢?
晚上临睡前,内心挫败的唐红赌气似的和老公说道“,以后女儿的教育你来管吧,我可不想当白雪公主的后妈!”听到媳妇这样说,唐红的老公不用猜也知道怎么回事了。“女儿毕竟还小,你和一个孩子叫什么劲!”
其实唐红老公这阵子也感觉到了这娘俩的火药味有点浓,“要不,你试着顺着她点,你看我和女儿就处得不错。”听到老公这么说后,唐红更是生气,“那我还是费力不讨好了?你们爷俩都是没良心的,我管她难道不是为了她好吗?”
唐红成功地被老公气得睡不着觉了,她不知道为啥现在的孩子这么叛逆,一点不听话不说,居然还开始明着反抗了!
武志红老师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并且表现得很叛逆时,这说明他们已经在发动“独立战争”,而且在这场战争中,父母一定会输。
而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养责任,她们更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实际主导者”。
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以后,迫切渴望独立的他们对于母亲的管控感到厌烦,对母亲这个家庭关系的“实际主导者”,他们很容易发自本能地想要反抗。
而反观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扮演“隐形人”的父亲,无论是在陪伴频率上还是在管教时间上,他们很少都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再加上中国父母习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家教方式,这也就使得父亲在孩子发起的“青春期”战争中更容易被选择性忽视,而母亲则成了孩子发动战争的“活靶子”。
另外,不可置否的是,以一人之力扛起孩子家庭教育大旗的母亲们,她们更容易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而这份焦虑感,很自然地会催生,她们内心的掌控欲爆棚。在无法保持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她们又亲手把自己推到了孩子的对立面。想想看,你家是不是这样呢?
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认为,青少年与父母作对的背后动机中除了想要实现独立,他们也同样在担心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否能够值得被爱。他们一面渴望摆脱父母获得独立,一面又在担心父母不够爱自己。
由此可见,当孩子在把母亲当“仇人”的时候,他们也在心底里暗暗地期待着母亲的爱。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个体,在青春期无法从家庭中获取信任和爱,那么在他们成年后,这份心理需求的缺失也仍然会如同梦魇一般困扰着他们。事实上,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虽然常常会抵触父母、反抗父母,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却也在担心伤害父母。
所以,如果家长们在面对青春期这一阶段孩子的叛逆表现时,坚决回应以冷漠、嘲讽、暴力压制等对抗反应时,那么由此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将是无以复加的。而这也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他们内心的自我人格塑造、家庭关系认同等。
1、尽量弱化自己对于孩子叛逆表现的反应
当孩子为了反抗而反抗时,父母激烈的反应只会激发他们内心的“胜负欲”。所以在面对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时,妈妈们一定要告诫自己,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在冷静理智的头脑加持下,自己才能够在这场孩子的独立战争中把握主动权。
如果你实在冷静不下来,我建议你读一读《青春期女孩的私房书》,我曾经把这本书推荐给上千位妈妈们,获得一致好评,买过这本书的妈妈们纷纷留言说,实在是太有用了,女儿很喜欢看。她们自己也通过这本书,把一些焦虑,慢慢放下了。
这本书从8个方面,把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变化,写的清清楚楚,让孩子读了能获得启发,家长读了,能更理解孩子。
关于【性】方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不好意思开口跟孩子说的,这本书就可以帮你一个大忙。里面有独立的章节专门给青春期孩子科普,关于性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保护好自己。
当家长看过这本书后,会发现,原来,孩子的那些叛逆表现,其实是青春期正常的变化,理解并认同后,你跟孩子的沟通,会更通畅。
把这本书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也能向她传达一种“青春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寻常观感,孩子会觉得,你真的关心她,也会愿意敞开心扉跟你说话。
所以,把这本书带回去,解决掉你们之间的亲子矛盾,你会发现,原来,青春期没这么可怕,孩子也越来越听话了!
2、试着给予孩子更多尝试独立的机会
当孩子渴望独立时,他们本能地想要贬低父母的作用,夸大自己的价值。所以这时候妈妈们不放尝试下试错教育,让孩子在依靠自己的过程中适当碰壁。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那样,只要孩子遵守好好做人的底线,大人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给予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这样更能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父母力量的敬畏之心。
3、不吝啬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满足的,他们在成长中碰壁而自我怀疑时,他们最渴望获得父母的肯定和认同。孩子越是喜欢标新立异,自命不凡,聪明的妈妈就越不会故意打压。
在孩子们追求“求异化”时,妈妈们最佳的做法是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反馈,让他们可以从真心的肯定和赞美中获得的能量。
其实,孩子进入到青春期时,父母最该做的就是监督他们守好做人原则,其余的大可不必过分坚持。孩子的“独立战争”需要父母的间接助力,而这份助力最佳的传输方式便是“试着放手”。
枕边育儿寄语:
与青春期孩子和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展现父母的智慧与格局。被当成活靶子的妈妈们要切记“别和孩子较劲”,也“别和自己较劲”。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