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袁术称帝充分告诉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臆想

2023-11-10     刘明宝

原标题: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袁术称帝充分告诉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臆想

#文化历史解析#我们经常嘲讽一个人说:“你有几斤几两,难道自己心里没点逼数?”这种话糙理不糙的话,虽然很刺耳,但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是能听进去,确实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心里没点逼数”的人通常是听不进去类似的忠言劝告的,因为他们在本质上就没有自知之明,只会不断地欲望的驱使之下,产生各种不切实际的臆想,罔顾自身条件和能力去胡搞,最后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

历史上的袁术大抵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本质上是一个对谁都要展示一下优越感的人。哥哥袁绍比他优秀,所以他就要跟袁绍对着干;大量士族投奔袁绍而不投奔他,他就破罐子破摔,骂人家士族人员有眼无珠,进而背离了自己的阶级,专门笼络土匪、流氓、暴徒等三教九流去搞事……袁术其实就是一个到处丢人现眼的富家公子,他一直都没有真正长大,永远活在自己的情绪和虚荣里面。

袁术这样的人,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慕虚名而处实祸,他们的眼中闪烁的只有欲望之光,而内心之中装不下半点的敬畏和智慧。为了让大家从袁术身上反思借鉴到更多生活哲学,咱今天重点来聊一聊袁术称帝这件事。

袁术称帝的作死全过程

袁术这一辈子其实一直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他也算得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他那个庶出的哥哥袁绍从小就稳压他一头,这就导致了他的心理失衡。

一个人若是心理失衡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干不来的,很多性格叛逆的人就是这样。所以,袁术一直很叛逆,他就是要和哥哥袁绍争、要和袁绍对着干。就因为他哥哥袁绍深受士族名士的青睐,他便走极端去广泛结交底层暴力分子;就是因为士族集团没有把他当成天之骄子捧着,他就不走寻常路地一边吃着士族集团的阶级红利,一边和士族集团的公敌孙坚称兄道弟;就是因为广大士族没有选择投靠他,而是奔赴冀州投靠袁绍,他就各种骂大街,骂他哥哥不是袁家人,骂他们袁家的门生故吏都是狼心狗肺、有眼不识泰山……

这样偏激狭隘的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成不了大事的。但是,袁术他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认为的,相反,他认为他是无所不能的。即便他之前已经被刘表赶出南阳、被曹操撵到江淮,但他依然不觉得自己人品、实力和能力有什么问题,只要再给他一个支点,他还能翘起整个地球。

公元195年,小霸王孙策突然爆发,摧枯拉朽地拿下了江东,这就让本来蜷缩在淮河南岸寿春一线的袁术开始飘飘然了,因为在名义上,几乎全部的扬州全境都属于他袁术的了。于是,他心中一个按捺很久的欲望终于彻底爆发了:他想当皇帝。

袁术最初想称帝的想法,是源于一句著名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认为“涂高”和自己的字“公路”是一个意思,自己是天选之子。再加上后来他从孙坚遗孀手里抢来了传国玉玺,就更加觉得自己是命中注定要当皇帝的。

袁术之所以憋了这么多年没对外宣示,主要是他这些年确实没啥底气,政治上、军事上都没玩出什么花样,尤其是在孙坚死后,一度被揍成了丧家之犬。

随着汉献帝东归路上被各路军阀玩得跟个叫花子似的,袁术觉得汉室气数已尽,该轮到自己来当九五至尊了。再加上小霸王孙策在江东开挂之后,因为政治上的需要,不光不敢主动脱离袁术的管束,还把舅舅吴景和兄弟孙贲送到袁术帐下当人质,这让袁术觉得自己是众望所归且无可匹敌。

陷入无可自拔的臆想症的袁术在计划称帝之前,曾召齐手下文武试探过意见,但遗憾的是,根本就没有人支持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沉默抗议,主簿阎象甚至公开表示反对。这件事一度让袁术比较苦闷,因为称帝登基这种事完全靠自嗨是行不通的。

于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河内人张鲏为袁术卜卦说他是皇帝命”的事件,然后袁术就“顺势而为”地于197年在寿春称帝了,建号“仲氏”。

袁术称帝在当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啥玩意呀,你就敢自己宣布你是全天下的大爷?有些人纯粹就是把袁术当成一个笑话在看,但有些人背后却开心得要死,比如说孙策。

孙策由于他们老孙家从他父亲孙坚开始就跟着袁术混,所以不好意思和袁术撕破脸皮,现在机会来了,袁术干了这么一件人人得儿诛之的臭事,孙策反他,不光不会受到半点名誉损失,还是替天行道,成功把他们老孙家洗白了。

袁术刚称帝,孙策就宣布江东独立了,理由就是要跟袁术反革命集团彻底划清界线。还出其不意地召回了之前送袁术帐下当人质的吴景和孙贲。

而且,孙策的这番举动还得到了曹操的积极回应,秉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态度,曹操代表中央朝廷正式任命孙策为骑都尉(孙策讨价还价之后改为明汉将军),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并命他起兵讨伐袁术。

同年,孙策再次给献帝上贡,也就是给曹操上贡,曹操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老孙家终于重新拿回朝廷命官的正式编制了,算是暂时洗白了他们老孙家这么多年疯狗式逮谁咬谁的污点。

孙策的脱离不仅仅是使得袁术失去了江东势力地盘,最为关键的是,这货再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了。大家纵观袁术的一生就不难发现,这货只要没有孙家人帮忙,就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胜仗。

袁术称帝,才导致了孙策有机会名正言顺地宣布独立。孙策宣布独立了,周瑜、鲁肃等未来的江东政治明星才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属于他们的政治舞台。袁术这货在冥冥之中算是推动了后来三分天下的格局。

同时,对袁术称帝反应也比较激烈的是谁呢?正是刚刚在宛城被张绣和贾诩弄得灰头土脸得曹操。人家曹操的政治王牌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袁术称帝不就是在抢曹操饭碗里的肉吃吗?你称帝了,那我手里的汉献帝算什么?我以后拿什么去发号施令、凭什么给自己想要拉拢的人颁发荣誉证书?必须要当机立断地宣布你袁术称帝是违法行为,而且要让你袁术为自己的狂妄行为付出惨重代价,以儆效尤。

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曹操想要彻底抽死袁术,但并不是亲自第一个动手的,而是“怂恿”他的大仇人吕布第一个冲上去的,你说神奇不?至于曹操是怎么做到的,咱们等到介绍吕布的结局时再说。

袁术一看三姓家奴吕布不愿意跟自己姓袁,而是选择跟老仇人曹操姓曹,于是派大将张勋、桥蕤等以及被曹操打过来的韩暹、杨奉合兵七路,步骑数万直奔徐州的下邳而来。

袁术和吕布互殴,本也就是菜鸡互啄,因为这两人的政治军事水平都也就那样,但吕布身边高低还有一个人品虽不咋滴但智商在线的陈宫呀。吕布采用陈宫的计策,给白波军的韩暹、杨奉写信,攀了一下关系、讲了一下名分、许了一点利益,就成功策反了他们。

结果,在两军交战时,韩暹、杨奉突然反水,袁军大败,吕布一路追击连杀大将十余人,袁军死伤落水者几乎全军覆没。吕布和韩暹、杨奉乘胜追击,一路割韭菜到了淮河边。

袁术依靠淮河天险算是勉强稳住了阵脚,但是却被对岸的吕布狠狠地羞怒了一番。吕布笑他想法很多,但是能力却不行。也别怪吕布这么得意忘形,因为他这一辈子也很少赢得这么痛快过,一直都在被揍加被耍。

走徐州北上这条路走不通,袁术便率兵攻打了陈国,想走豫州北伐。但是,不好意思,豫州是曹老板的地盘,曹老板比吕布更难打。曹操亲自带队准备灭袁术,袁术听说曹操来了,直接扔了部队就跑了,并安排桥蕤等于蕲阳阻击曹军,结果追上了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桥蕤等人,随后带队推进回到了老家谯县,并这次征途中得到了一员赫赫有名的猛将许褚。

公元197年冬,称帝刚半年的袁术不光处处挨揍,还遭到了天谴,整个淮南出现大饥荒,江淮地区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象。

这种形势下,袁术根本就没法维持和约束他仅剩的那点部队了,袁术手下陈兰、雷薄不甘坐等给袁术陪葬,宁愿落草为寇也不愿意跟着袁术干了,叛变走人了。

天怒人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袁术终于想到了那个被他怼了一辈子的哥哥袁绍了,他怂了,因为他还奢望能多活几年。于是写信给袁绍,表示愿意献出帝号和传国玉玺,求收留、求保护。信写得很无耻,包括打兄弟关系得感情牌等,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看一下。

袁绍其实也早有称帝之心了,但不至于糊涂到就这么无脑地接受袁术的甩锅。但是袁术给出的筹码中,传国玉玺对他还是颇有吸引力的,于是,便“答应”了袁术的要求。表示咱们毕竟是亲兄弟,弟弟你现在走投无路了,那就到哥哥这里来吧,哥哥家不差你那口饭。

可是,对于袁术来说,袁绍已经是他够不着的哥哥了,北方也是他够不着的归宿了,他想穿过徐州然后到青州跟大侄儿袁谭讨口饭吃。一直在曹操身边待得战战兢兢的刘备借口阻击袁术北上,再次回到了徐州,并第二次拥有了徐州,切断了袁术的北上之路。

最后,众叛亲离、山穷水尽的袁术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据传,其临死之前想喝碗蜂蜜水都喝不上了,其部队的军粮当时仅有麦屑三十斛了,果真是,当初你得瑟得多厉害,最终就会被打脸得多悲惨。

袁术称帝的背后分析

袁术称帝这种事情,但凡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自寻死路,所以真要分析个什么其他所以然来,其实也没啥太多可以值得说道的。只是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术在政治上是多么低能,当时很多士族代表们骂他是“冢中枯骨”还真没怎么埋汰他。

袁术其实那种特别自以为是的人,他的行事逻辑主要集中在“我想”、“我要”、“我不服”这些偏自我主观的焦点上,而没办法去做到理性、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既可怜又可悲、既可恨又可叹。

他急于称帝的几大动力因素,其实只要稍微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都是非常具有主观迷惑性的因素。

先说“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吧。你凭啥就认为“涂高”就是“公路”的意思呢?还自作聪明地认为“涂”通“途”!这只能说明,如果一个人一心一意要自欺欺人,他总是能找到办法的。正如一个一心想要装睡的人,他就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和地方。

再说传国玉玺的事情吧。传国玉玺它只是皇权的象征,并不代表谁手里有它就可以当皇帝。你当老板要有公章,和你拿到公章就能当老板,这是两回事。如果按照袁术的理解,人家孙坚早就应该当皇帝了,历朝历代那些掌印太监也都随时可以当皇帝了。当下的那些老板都得每天抱着公章睡觉,而不敢把公章交给办公室保管了。

最后说说孙策的恐怖战斗力给他带来的自信。你袁术对孙坚咋样、对孙策兄弟咋样,你心里没点逼数吗?人家孙坚打董卓时,你在背后给人家断粮;人家孙策想回父亲的旧部来再创业,你把人家当炮灰使。现在人家孙策凭借自己猛冲猛打干出点名堂来了,你凭啥就心安理得地认为他是你的心腹爱将了呢?你了解他们老孙家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吗?你了解人家的志向不在你袁术这艘破船上吗?还自信地敢称帝?换作是其他人,都得赶紧想办法了,怎么样才能把孙策这只战狼跟自己捆绑或拉拢得死死的才对。

前面说了,袁术称帝明面上的最大受益者是孙策,具体原因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不再赘述了。但其实暗地里还有一个极大的受益者,那就是曹操。

曹操的兖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再加上曹老板本人一心血来潮就间歇性地骚操作一下,导致他当时的处境还是挺艰难的。若不是袁术称帝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曹操后来能不能打赢后面那场让他名震天下的“官渡之战”,还真不好说。

比如曹操在宛城和张绣反目成仇之后,在曹操征讨袁术期间,张绣就一直从西面骚扰他,一度威胁到了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假设不是袁术这么自掘坟墓地让孙策脱离了他,曹操还真不一定能迅速地搞定袁术,然后及时抽身去对付张绣。

又比如袁术和吕布之间的菜鸡互啄,假设袁术有孙策和孙家的势力助阵,吕布基本上是毫无胜算的,因为吕布这小子的头脑简直就简单到了是一个谜一样的程度了。那么,徐州局势就会变得犹未可知了。

假设袁术不是这么作死自己了,曹操的西边有张绣、南面有刘表、东南有袁术、东边有吕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他是根本没办法心无旁骛地对付来势汹汹的袁绍大军的。即便后来他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他也仅仅是靠运气险胜袁绍,那么给他增加更多的变量和压力,他还能赢袁绍吗?

袁术称帝直接成就了孙策,间接解脱了曹操,曹操是借着袁术称帝这一时机完成了很多因袁绍威胁而必须与时间赛跑的战略部署,比如张绣、吕布等问题。再加上后来一个小人物帮他拖住了刘表,另一个小人物帮他射死了孙策等运气成分,他才勉勉强强敢专心致志地去对付袁绍。

当然袁术称帝还有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开了称帝野心的先例,咱先不说后来曹操意欲称帝是否与袁术称帝在先有关系,但袁术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更加削弱了汉室皇权的威严。汉献帝当时手里是没有兵,若有,估计他都恨不得冲上去踹袁术两脚。

从行为逻辑上来讲,袁术称帝的行为是相当二百五的。天下诸侯犬牙交错,你袁术凭什么去当那么惹众怒的出头鸟?就你能耐?就你勇气可嘉?若你真势大力沉也还算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富贵险中求嘛!但关键是你袁术一直都被揍得不敢冒头了,是谁给你勇气称帝的呢?如果一个传国玉玺就能号令天下,那么朝廷要养那么多军队干啥呢?

总结一下,袁术称帝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叫名副其实的“无知者无畏”。

一点点现实反思

前面为什么说在我们当下也有数不胜数的“袁术”呢?大家仔细去想一下,袁术称帝其实在本质上,是不是就是在讲“一个人的能力和见识与其欲望不匹配”的事情?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少吗?

有些事情大家可以去适当幻想一下,但真不一定适合你去奋斗争取。不是所有想法都要去付诸行动的,千万别被那些什么“有了想法就要赶快行动”的毒鸡汤给迷惑了。

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很多年轻人找对象,女的想找一个高富帅,男的想找一个白富美,这有毛病吗?没毛病呀!至少在人性欲望逻辑上来说,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但实际上这种事情到处都是毛病。啥毛病?理论没有联系实际、想法没有匹配能力、诉求没有结合环境。

比如某个女神,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单身男士对其垂涎欲滴,但就是没有人主动出击,但你作为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一般的男的,你凭什么认为这个女神就是给自己留着的呢?

比如那些夜场女孩,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的目的难道大家不清楚吗?但是她们之中有几个会如愿以偿呢?大多的结局都是,要么在等鱼上钩的失落中逐渐麻木而消耗了青春、要么是被伪理想人士给骗了、要么是被当作一个玩偶用完就丢……

比如很多职场之中的朋友喜欢不择手段地往上爬,但是那些像袁术一样志大才疏的人,真正爬上去了吗?爬上去他又稳得住吗?

有想法的人永远是很多的,但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的人永远是少之又少的。佛经要义中为什么有一条是劝世人戒掉那些虚妄的欲望,原因就在于此。你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实现的欲望,真没有必须太过于固执地去追求,那样只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接地气。

网上有很多女孩子在视频中穿着暴露的衣服、说着诱惑的言语、摆动妖媚的身姿,然后再穿上一件或悲惨、或感人、或率真的外衣,说自己单身、说自己渴望爱情、说自己要努力奋斗、说自己要率真地活出自我、说自己只要遇到真命天子就会不顾一切……这些人是不是和袁术差不多?是不是把周围的人都当傻子,然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自嗨模式中?

篇幅已多,咱就不多说了,因为老易毕竟是一个解说历史的,而不是一个解说生活的。至于历史和生活不经意的相似、相通之处,敬请大家权当是一种巧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6347b9d6f2e271ac7e9892775ce8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