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人民医院:打造百姓认可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2023-03-01   四川名医

原标题:崇州市人民医院:打造百姓认可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从只有8张床位,11名医疗人员的卫生院,到“二乙”至“三甲”医院的几连跳,重点学(专)科从无到有,人才团队从弱到强……走过90载,始建于1933年的崇州市人民医院,如今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纵然几经蜕变,不变的仍然是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初心。作为崇州市一家综合三甲医院,崇州市人民医院奋力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扛起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面旗帜。

今年是崇州市人民医院90年院庆之际,站在过去与现实和未来交叉的路口,属于崇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路又在何方?

本期城市医学名片,“崇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红勇”,“崇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金全,“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有林”接受医学plus专访,讲述医院在第90个年头,如何打造百姓认可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培养与引进双管齐下

引好“源头活水”,打牢人才“桩”

“在今后的医疗服务中,我院将不断提升‘三甲’医院服务功能。”游红勇向医学plus表示。

据介绍,目前崇州市人民医院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938张,年门/急诊救治患者70余万人次,开展手术操作近3万台次。如此大的规模,必然带来医护人员和医疗技术需求的急剧增加。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崇州市人民医院选择“兵分两路”—— 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双管齐下,打牢人才“桩”。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崇州地区的三甲医院,三甲的平台能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到医院进行教学,开展学术交流,大大拓宽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视野。

再加上托管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在其帮扶之下,大批优秀医护人员对崇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托管“组团式”帮扶工作调研,向医院不断输入新人才、新技术、新项目,加大高端人才(博士研究生)和实用性人才的引进力度,实行一套“可循环、可持续、有实效”的医护人才梯队和人才管理模式,协助建立目标明确、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培养青年骨干医护团队,就如同建设人才“蓄水池”,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不怕没有水喝。针对青年骨干医护团队的培养,医院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联合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已建成了外科、妇产科、麻醉科、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规范化培训基地。

在人才强院战略的推动下,崇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学科人才专项培养制度、支持和鼓励职工提升学历,采取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形式强化培训,专门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

游红勇表示,近年来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医院拥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70人,正高级职称60人、副高级职称152人,选拔学科带头人29名,后备学科带头人21名。2020年4月两名高级职称医生获“崇州市优秀卫生人才”称号。拥有国家、省、市级医学专委会委员206人。

全面学科建设,打造优质医疗平台基石

想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学科建设同样重要。 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以学科建设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是一条“必经之路”。其中,崇州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经过飞速发展,如今已成为该院特色专科。

“脑防委”落地,助力神经性疾病学科水平再上新台阶

“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有林”表示,自2017年单独成科以后,神经内科已建成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常规开展脑血管介入、肌电图、视频脑电图、神经免疫、抗癫痫药物浓度检测、多导睡眠监测、药物基因检测等,为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随着卒中中心的建立和脑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各项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目前神经内科已开展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全脑血管造影、脑静脉造影、脊髓血管造影、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等,对于崇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而言,可以就近就医,尽快得到救治。

就在去年,神经内科开展了首例颅内静脉窦测压。而神经内科颅内静脉测压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崇州市人民医院在颅内静脉系统诊疗领域上再上新台阶,对顽固性颅内高压诊断及颅内静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化亚专业,心血管疾病学科建设”精细化“升级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我们国人死亡第一位的疾病,“崇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金全表示,过去的崇州缺乏一支专业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医师团队。为了弥补这一空白,在2010年搬迁新院区后,心血管内科成立了第一支专业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团队。

作为一支集内科治疗、介入手术治疗相结合的专业团队,目前心血管专科可诊治各种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急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各类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病与手术、心脏病与妊娠、周围血管疾病等各类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在心血管内科疑难疾病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今的心血管内科已经从一个“大而全”的科室,逐步向冠心病、起搏与电生理等“小而精”的亚专业组,不断发起建设和完善。目前心血管内科通过了国家几层版的胸痛中心、国家标准版的心衰中心的验收,成为崇州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双中心的一个专科团队,努力解决好人民的健康问题。

“三板斧”持续发力

精雕“名院、名医、名科”

“十三五”时期,崇州市人民医院发展迅速,展望“十四五”,对于崇州市人民医院来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近在眼前。想要打造百姓认可的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在游红勇看来,还需要提高自身水平能力,以“基础质量工程”、“信息优化工程”、“优质服务工程”三板斧,精雕“名院、名医、名科”。

在基础质量工程方面,崇州市人民医院以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带动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MDT团队建设,增设多学科门诊,开展微创、介入诊疗和中心建设为主的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探索和增加新日渐手术病种。同时不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巩固妇幼健康保健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平战结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规范教学活动,夯实临床基本功。

在信息优化工程方面,崇州市人民医院以信息化建设支撑与释放医院发展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运营服务,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

在优质服务工程方面,崇州市人民医院力争做到改善群众就医体验,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提升职工“优质服务”意识,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患者服务中心,开设周末无假日门诊,合理保留优化传统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