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车18款东南DX7又又坏了,这车4万公里就是坎。故障的重灾区就是前悬,1月中旬,花了2k多更换了前双减震器、还有相关的轴承、缓冲块、平衡杆及胶套。换完感觉重获新生!
好景不长,4月中旬前悬异响比上次还猛!这次是下摆臂中招且1月份换的平衡杆胶套也不行了。平衡杆胶套走索赔,2个下摆臂加上工时费又花了1.1k。
之前因为自动启停电瓶的常态化亏电,花了1.5k买了2个电瓶。18款DX7还有个“隐患”,就是那台来自上汽变速箱的DCT360。
开它遇堵车简直像是人与变速箱之间的搏斗。我们在39036公里的时候就花1.4k更换了变速箱油,妄图以养代修。
看到这里,如果你得出“国产车真不行”的结论,我劝你先冷静。即便是2021年5月三菱退出了,那东南依旧是家合资公司,只是合资光是“资”,见不到技术的加持。
18款东南DX7撑死了,能代表2015年(上市)三线汽车品牌的三大件整合能力。且在前悬材料上不排除18款有“偷工减料”的可能。
现如今能代表自主品牌的一线阵营的,还得是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奇瑞,可以说各有所长。但这5强当中,唯一敢在主销产品上使用3缸发动机的当属吉利了。
当下3缸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不是个技术问题,只是个市场问题,谈之色变,和本身发动机表现无关。
所以吉利只采用3缸动力的车型,销量就低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con,月销量保持在500-2000台之间的水平,最惨的时候是去年4月只卖了359台。
虽然icon是主打设计,容易形成审美上两极分化,销量不可能像一些常规车型那样“大众”。
但销量问题的症结还是在3缸,icon因为3缸发动机耽误了青春,谁最得利?我的分析是长安CS55 plus(第二代)。 大家定位和价格都差不多,但cs55 plus可是4缸,这完全是对icon血统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哪怕吉利这台3缸机表现很OK,对7速湿式双离合的调校功力,好于长安。 但3缸,就得卖得便宜才能有吸引力。为了进一步下探价格,icon甚至在20款增加了一个只卖9万多的1.5T 3缸+6AT的版本,真是排列组合的狂魔。
我的理解是吉利本意应该是把这款1.5T 3缸机去取代那台年迈的1.8T成为承上启下的主力机。上有更强的2.0T,下那台老1.4T、更入门的1.5L自吸。当3缸机在市场遇冷的时候,我们也看得出吉利的纠结。比如:
在缤越上,2019款入门的是1.0T 3缸,其余全是1.5T 3缸。到了20款,取消了1.0T 3缸,入门动力改为了1.4T 4缸。在博越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2018款全系4缸包含2.0L自吸和1.8T(高低功率)。
2020款其实博越做了产品线的划分,普通版老的设计+1.8T 高低功率发动机/2.0L自吸。更高阶的Pro车型才是正经的改款之作,换了新的前脸和内饰。
除了使用1.8T高功率发动机以外增加了1.5T 3缸,且有意思的是全系唯一的四驱版本,出现在了3缸车型上。
又是因为3缸的问题导致销量减少,之后的21、22款又回到了只有1.8T这一个动力选择的原点。我们再看3月的SUV销量榜单,曾经可以和哈弗H6系列、CS75系列等等掰掰手腕的博越,3月销量只有10074辆,排在了第22位。
造成这个问题3缸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核心因素是博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换过代,设计、技术、新鲜感等等的吸引力确实是不如其他几位竞争对手。
关于博越的扯淡告一段落,所以吉利的当务之急还得是怎么把3缸改4缸。当然吉利已经在做了,旗下的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代号为BHE15-EFZ的1.5T 4缸发动机,最大可以输出181马力,峰值扭矩为290牛·米,比现在的3缸发动机在动力参数上有些许提升。
另外这台新4缸发动机,也使用了350Bar中置高压直喷系统、小惯量电控增压器等等较新的技术。吉利会陆续给旗下若干品牌的大部分3缸车型,换装新的4缸发动机。
可以预见的吉利相关车型的销量肯定会有所回升,毕竟本来3缸发动机也没啥问题,现在多了1个缸更是帮让消费者消除了“心头大患”。
只是已经买了吉利系3缸车型的车主,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另外我先去劝已经买了3缸福克斯的车主,先别急着”瞎想“。
从18年上市到现在,还真没见过关于福克斯3缸的抖动方面的问题投诉,正经早期车主只会抱怨那台8AT在1挡-2挡间的顿挫。
所以换了上一代蒙迪欧上的老4缸发动机,其动力和燃油经济性表现会怎么样还不知道,和8AT的匹配如何只能说敬请期待了。所以老车主们,先不用懊悔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咱还得看疗效。
还是那句话,面对主流的家用车市场。除非你的3缸机燃油经济性有堪比强混的优势且动力不差,还得便宜,不然都不会有好下场。即便是你做到了以上这些,口碑未知性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老老实实搞4缸,都别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