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
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作者迈克尔G罗斯金等,舒生整理
从2008年—200年金融危机中复苏的尝试再度引发争论:政府应通过加大开支来刺激疲软经济,或是实行紧缩的政策以恢复民众信心?这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激烈争论。自由党和凯恩斯主义者支持前一种观点并批评奥巴马政府对此做得不够。保守党和哈耶克主义者却谴责奥巴马做过了头。
这场激烈的争论揭示着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的反应同样可以看出经济与政治的水乳交融。西方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很快放开疫情管控,任民众“自生自灭”。我国在疫情爆发后,一面实行动态清零,一面又大力保民生保就业稳企业。无论孰是孰非,都有政治经济学的考量。
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古老的有弹性的术语。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都对什么是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论述。在此过程中,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者把政府、社会和经济看做一个整体,并揭示政府可以为促进繁荣做些什么。
近来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已经带着派性的暗示复活了。激进人士用“政治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以描述他们对资本主义国家间和国家内财富分配不均的批评。保守主义者使用该词以试图返回到亚当·斯密所提倡的纯市场体系。我们将避免带有意识形态的内容,用该词来意指政治和经济的交融面。这个交融面非常大。
经济巩固了政治中几乎所有的东西。政治家通过许诺带来繁荣以获得选举胜利,并靠实现这种承诺来重新当选。几乎所有公共政策的选择都有其经济原因,并且这些原因还经常足以导致或破坏政策。
斯里兰卡政府破产,民众指责其总统管理经济不善
不管什么问题——健康、环境、能源或福利等——都与经济相关。一些最糟糕的政策往往就是决策者忘了这一基本点的时候制定出来的。经济政策具有优先性,并且影响着所有的其他政策。每一位政治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应同时是一位经济学家。作为候选人,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选举期间一直提醒自己:“傻瓜,就是经济!”他是对的,经济是最重要的。即使在他被弹劾时,繁荣的好年头依然支撑着他的声望。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使得多数美国人对克林顿总统的任期相当满意。
现在,即使是保守人士,也不会期望政府不干预经济。每个人都期望政府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并且如果它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选民就会在下一次选举时对政府进行惩罚。
当前政府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
以上内容整理自迈克尔G罗斯金等所著《政治学与生活(第2版)》中译本第16章 政治经济学部分,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政治经济学现象,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经济对政治强大而普遍的影响,也再次印证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性、真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搞现代化建设,可谓深得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正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国家,到今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反观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虽然曾经主导半个地球的政治格局,但经济上的失策最终成为其解体的根源,不能不警惕。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感谢原创。如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正。
读书|思考|感悟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