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张琼曾救赵匡胤一命,赵匡胤为什么却痛打张琼,致其自杀

2023-04-27   奇趣谈史

原标题:大将张琼曾救赵匡胤一命,赵匡胤为什么却痛打张琼,致其自杀

张琼是一员猛将,据《宋史》记载,他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便臂力过人,有百步穿杨的射艺。

时逢乱世,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的朝代。像张琼这样一身好武艺的,自然选择投军,这样未来才有好机会。

适逢后周禁军教头赵匡胤招募兵勇,张琼闻其名,便投在他帐下。

由于张琼善射,又勇武,赵匡胤便让他做了追随左右的警卫员。

当时赵匡胤因柴荣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在攻打南唐时,每次出战必冲锋在前,颇为骁勇。

赵匡胤的兵士们受他鼓舞也士气极高,所以当时名气在外,为敌人所慑。

不过,也有顽强抵抗的敌人。比如攻打寿春时,由于墙高水深,再加上敌人防范极为严密,因此赵匡胤的军队一直不能前进。

赵匡胤于是和兵卒们一道跳入护城河,准备强攻。

城上敌人见赵匡胤等人想强攻,立刻以弓弩待阵,顿时万箭齐发,“矢粗如椽”,铺天盖地而下。一时兵卒死伤无数,赵匡胤丝毫不为所惧,径直往对岸游去。

突然,一箭向他直刺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突然有个人猛地扑在他身上,替他挡住了那一箭。

赵匡胤定睛一看,正是张琼,只见那“矢粗如椽”的长箭正射中张琼的腿骨。

赵匡胤顾不上渡河,先把张琼拖回了岸边,为他处理伤口。但古代打仗没有军医,医药配备亦极为简陋,张琼倒不骇怕,让身边士卒生生替他拔了长箭,尽管血流如注,他亦神情自若。

由于有救命之恩,再加上张琼端得是条好汉,因此赵匡胤对他极为器重,从此后视他为心腹干将。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兵不血刃便取代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政权,坐上了皇帝之位。论功行赏时,张琼被提拔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

不过,由于皇位得来不易,赵匡胤对和他曾经共生死的开国将领们多有疑虑,总担心他们也会成为当初的自己。但赵匡胤毕竟还算仁慈,不愿意干“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所以他就找了个机会,玩了一把“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从而把兵权都收到了自己手中。

同时,他也赦免了弟弟赵光义的殿前都虞侯的职务。由于这个职位统领着殿前军上万余人,非信得过的人不能委任。因此,他想到一直对他忠心不二的张琼,一纸调令,他让张琼接替了殿前都虞侯这个重要职务。

为了防范大臣大将,赵匡胤还安插了不少眼线在一些重要岗位上。

这些眼线由于直接服务于赵匡胤,平时颇有些狗仗人势。但凡得罪他们的,他们便卯足了劲抓对方的小辫子。没有小辫子,就编排莫虚有的罪名,在赵匡胤面前大肆诬陷。

朝中大臣对此颇有微辞,但赵匡胤却认为一团和气绝对是要出事的,所以很纵容这些眼线去帮他盯着文臣武将们的一举一动。

当然,赵匡胤为了监督张琼,亦在他的军营中也安插了史珪和石汉卿两个低级军官做眼线。

史珪和石汉卿由于得了使命,在军中颇有些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凡是敢于反抗他二人的,都遭到诬陷。大家深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所以对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任他们欺凌。

张琼是个很正直的人,最见不得这种靠打小报告得到晋升的小人,所以数次当众斥责史珪和石汉卿,并口口声声称他们为“巫媪”。

在古代,男子被人轻贱地称为女人,已是羞辱,何况还被骂成老巫婆!所以史珪和石汉卿两人极恨张琼,四处搜集张琼的“罪行”。

很快史珪和石汉卿便向赵匡胤告了张琼一状,其罪状如下:

一是“擅选官马乘之”。意思是说张琼把军队里的马当作私人坐骑,差不多就是“公车私用”的现象。二是“纳李筠从于麾下”。意思是说把叛臣李筠的从人收为帐下。三是“养部曲百余人”。意思是说他养死士百余人。四是“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侯时事”。意思是说他经常在军营中诋毁前任赵光义。

赵匡胤把张琼召来盘问,谁知张琼不擅言辞,只是一味不承认。激动之余,言语上难免有所冲撞赵匡胤。

赵匡胤如今已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怎能由得张琼如此放肆,于是一怒之下,便命人杖责张琼。

石汉卿正巴不得赵匡胤下令,于是忙不迭拿起一柄铁杖往张琼头上猛击数下。

张琼立即被打得晕倒在地。

赵匡胤正在气头上,于是命石汉卿等人将张琼拖出去,打入大牢,待其醒后,再行审讯。

石汉卿得了命令,便把张琼押往大牢。

张琼在牢中悠悠醒转过来,深知自己凶多吉少,感念家中八十老母,心里悲愤难抑,于是解下腰带托人代交给老母,便自尽而死。

张琼死后,有正直的人为他说话,赵匡胤也意识到自己一时冲动,便命人查访,才知道张琼两袖清风,家中除了3个仆人侍候他的老母亲,根本没有百来死士。

知道真相后,赵匡胤便问石汉卿,你说张琼养部曲百人,那些人呢?

石汉卿却半点也不惶恐,泰然答道,陛下,这张琼不是凡人啊,他所养者,必以一当百。

赵匡胤并未惩罚石汉卿和史珪,只是拿了一大笔抚恤金给张琼的家人。又看他儿子还小,便把他兄弟张进安排了一个龙捷副指挥使的公职。

(参考史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