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7年11月,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被嘉庆帝下令在午门之外3357刀砍死,凄惨程度让人不忍直视,死后人们为她塑雕像,家家祭奠。
这个少女就是领导了布依族农民反清运动的王囊仙。
乾隆皇帝晚年,挥霍无度,给清廷造成了巨大危机,也给嘉庆留下了个烂摊子。
各地官员买官卖官,盘剥百姓,社会底层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1797年正月,贵州少数民族女首领王囊仙率领民众发动起义,也揭开了嘉庆年间各地起义的序幕。
王囊仙,她的本名叫王阿从,布依族人,长的美貌非凡,是贵州兴义市安龙县数一数二的美人。
她从小跟着父亲学医,擅长用草药给乡亲们看病,又会用布依族特有的宗教仪式给老百姓们祈福,在当地非常有威望,布依族人们都称她为“囊仙”,意思是“仙姑”。
当时的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官员们纷纷进入布依族居住的地方,他们强迫百姓们为他们种田,上交各种费用,想尽一切办法盘剥他们。
随着日子的推移,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过不下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从小学武的王囊仙决定带领农民们进行反抗,为大家寻找生路,在她的号召下,很快就聚集起了数千民众,大家一致推举王囊仙为首领。
嘉庆二年(1979年)正月初五,王囊仙率领的布依族起义军在南笼起兵,很快就占领了多个府城。
随着王囊仙带头起义,贵州的汉、苗、彝等民族农民也纷纷参加起义,义军发展到数万人之众。
嘉庆帝急忙调兵遣将其围剿,清军与义军们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战斗。
战斗至8月,清军攻破洞洒、当众两寨,王囊仙和义军们纷纷投火自杀,死伤者不计其数,王囊仙在烈焰中被俘。
王囊仙和其他被俘的义军首领被押往北京,途中他们被镣铐加身,紧锁囚车中,派重报兵押送。
王囊仙在狱中受尽折磨和凌辱,直至清廷下令将她3357刀凌迟处死。
行刑现场,刽子手在众人围观下,对王囊仙一刀刀割肉,直至砍够3357刀,才让王囊仙断气,其残忍程度让在场的人不能直视。
虽然疼痛无比,王囊仙都一声不吭,百姓们对这个年轻漂亮的女英雄无不升起钦佩之心。
家乡的百姓们为她修建了雕像,世世代代纪念她。
凌迟这个酷刑出现在公元920年的元代,就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直到犯人痛苦的死去,直到1905年才被光绪废除。
清廷把这种残酷的刑罚用在美丽的王囊仙身上以起到震慑其他人的作用,但民心真的不是靠震慑就能稳定的,后来多次爆发的反清运动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