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重庆市江北区一处普通民宅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婚礼。
新郎邱大明,82岁,新娘刘泽华,80岁,他们都丧偶多年,是在他人介绍下走在一起的,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彼此觉得不错,才决定在一起生活。
今天,这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左邻右舍的见证下,正式结为夫妻。
没有西装婚纱,没有大红喜字,只有一些新添置的锅碗瓢盆,一些最普通的糖果,婚礼简单而朴素,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没有什么浪漫情怀,只希望携手相伴,共度余生。
客人散去,刘泽华老人突然提出:“咱们也去办个结婚证吧!”
邱大明愣了一下:“咱们这么大年纪了,还办什么结婚证呀!人家不会说闲话吧!”
刘泽华撇撇嘴:“老了就不能领结婚证了啊?谁说的?我不求别的,就想有个稳定的家,咱们好好过几年,死了也瞑目啊!”
邱大明想了一下,同意了。
“对了,咱要领结婚证,我还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呢?”邱大明问。
刘泽华笑了,回答说:“我是四川宣汉的,塔河坝,炉子山。”
邱大明吃了一惊,“炉子山?我也是那里人呀!”
刘泽华也有些吃惊,“不是吧?咱们要是一个村的,我不认识你呀。”
邱大明没回答,继续问刘泽华:“那里的人都姓李,你怎幺姓刘啊?”
刘泽华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以前就姓李,后来到了重庆才改姓刘。”
“哦”,邱大明点点头,好奇地问:“那你以前叫什么?”
刘泽华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叫李德芳。”
“什么?!”邱大明惊得差点跳起来,“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刘泽华被邱大明的反应吓了一跳,奇怪地看着邱大明说:“我说我以前叫李德芳啊。”
邱大明目瞪口呆,抓起刘泽华的手,急迫地追问:“你母亲是不是姓余?”
看着邱大明激动的表情,刘泽华更诧异了:“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刹那间,邱大明的脸上变幻了无数个表情,有高兴,有激动,有兴奋,有感动……最后,他哭了起来:“德芳,我是你丈夫啊,我找了你60多年啦!”
时间回到1936年。
这年春天,17岁的李德芳第一次见到了19岁的邱大明。
邱大明是四川荣昌县人,18岁加入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他入伍之前在家乡读了8年书,这在当时已经是高学历了。邱大明性格开朗,作战英勇,和战友们关系很好,也很受领导重用,进入部队一年多就当上了班长。
1936年春,邱大明所在部队被调到四川宣汉驻扎。
有一天,部队司务长对邱大明说:“小邱啊,你都这么大了,也该找个妹子成个家了啊,哪天我给你介绍一个,你去见见面啊!”
邱大明以为司务长在开玩笑,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日寇未灭,何以家为?”
司务长拿勺子敲了邱大明脑子一下:“你这小子,傻了吗?都跟你这样打光棍,不要家,中国就坏了,没有国,哪有家?可没有家,哪来的国?”
过了几天,司务长真的给邱大明介绍了一个姑娘,没办法,邱大明只好硬着头皮去相亲。
邱大明走进院子,见到了相亲的姑娘,姑娘衣着朴素,身材苗条,梳着一条又黑又亮的大辫子,正巧姑娘也在偷着打量他,只见邱大明穿着军装,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端的一个好儿郎!
眼神碰撞的一瞬间,邱大明怦然心动,姑娘也芳心暗许。
姑娘叫李德芳,本地人,芳龄17岁。
接下来,不用司务长动员,邱大明有空就往李德芳家里跑,李德芳的父母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军官也很满意,不久之后,两人便结了婚。
婚后的日子温馨幸福,倘若没有日寇侵华,他们一定会白头偕老,儿孙满堂,但天不遂人愿,彼时日军早已占领整个东北、热河,对华北虎视眈眈。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1937年8月,淞沪战役打响,上海告急!中国告急!
蒋介石紧急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不管是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还是川军、湘军、桂军,都收到征战令,从四面八方奔赴前线,誓言保卫全中国!
9月初的一个傍晚,邱大明刚刚走进家门,传令兵紧随而至:“排长,紧急集合!”
邱大明意识到,出川打仗的时候到了。
李德芳听到声音,走出门来问:“这才刚回家,又要集合干啥?”
邱大明瞥了一眼妻子,“打鬼子!”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李德芳看着丈夫的背影渐渐远去,突然高声大喊:“早点回来!”
“晓得了,你等着我。”这是邱大明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弟兄们!我们要上抗日前线了,今晚,要连夜行军到万源县集结,谁开小差,当兵的要挨打,当军官的就地枪决!”
“誓与日军死战!”官兵群情激奋,振臂高呼,邱大明只觉胸中燃烧着一股热血。
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中,高举着一面十字旗,旗上写道: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德芳,我走了,为了咱们的国,咱们的家,我要去前线打仗,等我回来!
不管邱大明,还是李德芳,都觉得两人一定还会见面,即便是打鬼子,也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场分离竟然要持续60年!
川军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他们缺衣少食,缺枪少弹,装备给养严重不足,扛的是汉阳造或土枪,穿的是自制的草鞋,他们边打草鞋边行军,脚上的草鞋磨烂了一双又一双,仅用24天,抵达了数千里之外的上海,投入了淞沪战场。
据统计,抗战期间,有上百万川军出川抗战,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对川军战士而言,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死战,一次次惨烈的战斗中,他们含泪给家人写下遗书,他们中的很多人一个个倒下,没能踏上回家的返程……邱大明并不畏惧死亡,战斗中,他多次受伤,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次站起来继续战斗。
一开始,邱大明很想回家探望结发妻子,但因为工作繁忙很难脱身,便委托一位老乡去宣汉打听李德芳的下落,如果找到就把李德芳接过来,可惜他所托非人,对方把邱大明给的钱全花光,回来骗他说李德芳一家因遭受日军空袭,早已不在人世。
邱大明闻讯悲痛欲绝,万念俱灰,等时间久了,伤痛淡了,他又重新组建家庭,娶了一名蒲姓女子为妻,并有了一儿一女,从此再也没有去过宣汉。
此后的日子里,邱大明的人生并不顺利,他一度因为犯了错误,被判劳动改造,直到1976年才恢复自由,党和政府帮他找到了妻子蒲氏和两个孩子的下落——重庆市江北城。
邱大明满怀希望地到了重庆,准备和妻儿团圆,到了重庆后才知道,在他失去自由的二十多年里,妻子一个人受不了艰苦的艰辛,已经改嫁两次,跟现任丈夫生活在一起,而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娶妻成家。
年过六旬的邱大明没有落脚之地,只好和儿子住在一起。
几年以后,邱大明的儿子儿媳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媳,儿子外出打工,邱大明只好一个人住在重庆江北城三洞桥的一个棚屋里,靠每月210元低保勉强维持生活。
随着物价越来越高,邱大明生活越来越困难,为了生活,70多岁的他不得不自谋生路,拉车送人面条,帮人接送小孩,风雨无阻。
孤身生活十分寂寞,邱大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李德芳:如果她还活着该多好啊!两个人做个伴儿,一起看日出、赏夕阳,安享晚年……
邱大明不知道的是,李德芳并没有死,她也曾苦苦等待自己的丈夫,她的后半生也像自己一样充满坎坷,但他更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李德芳就住在三洞桥对面的长江南岸,跟他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相望,却不能相见。
1945年,抗战胜利了,丈夫没有回来,她在想丈夫可能当解放军了吧;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丈夫仍然没有回来,而且音讯全无,甚至没有一个口信,没有一封家书。
有人对她说“你丈夫让炮弹打成灰了”,她不信;父母劝她“别等了,改嫁吧”,她不肯,她坚信丈夫还活着,有朝一日还会回来找她,只因为丈夫临别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她始终清晰记得——“晓得了,你等着我。”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芳的父母先后去世,她离开家乡来到重庆打探丈夫的消息,她记得丈夫是在重庆参的军,如果他还活着,打完仗肯定还要回这里。
一个30多岁的女人孤身生活很不容易,为了生存下去,李德芳只能到处帮人做衣服、扎干花、带孩子,一边打零工一边打听消息。
后来,“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了,有人说她是国民党军官的家属,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李德芳一个人承受不了这种无形的压力,不得不嫁给一个涪陵来重庆打工的穷厨师况明,开始了和第二任丈夫长达30多年的婚姻。
李德芳和况明的生活很困难,一开始两人租住在一处沿街的民房里,靠在街头搭个简易的棚子卖稀饭维持生活。
一个叫刘友辉的老乡给况明出主意,让两口子办个执照做点小生意,但是况明和李德芳的户口都不在重庆,没办法申领执照,刘友辉就让李德芳冒充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把户口落在了刘家,李德芳从此改名“刘泽华”。
后来,况明和李德芳卖起了小百货,两人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做了10多年的生意,有了一定积蓄,买了一套40多平的房子,因为李德芳和邱大明、况明都没生育孩子,况明就收养了两个孩子,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抚养长大。
1992年,况明病逝,李德芳和养子发生很多矛盾,闹得越来越厉害。每当这个时候,李德芳就会想起邱大明,她不再相信还能见到他,但她也不愿相信邱大明真的战死沙场,她哪里知道,邱大明就在和她隔江相对,不超过3公里,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
后来,李德芳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一点积蓄离家出走,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老人,偌大一个重庆,竟没有她的容身之地。
李德芳一个人四处游荡,冥冥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在指引,她到了江北的三洞桥。
1997年的一天,在一个麻将馆里,李德芳认识了一个叫李蜡芝的妇女,李蜡芝听说李德芳的境遇,很是同情,便把老人带回了家,管她吃住,但李蜡芝经济条件很不好,养活自己一家都困难,李德芳觉得不好意思一直赖在她家,便托李蜡芝给自己找个老伴。
李蜡芝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干爹,也是一个人,人很老实,体格也还好,便给两人牵了条线。
初次见面,老汉戴着一顶旧帽子,身板挺直,一看就是当过兵的,第一眼瞧过去,李德芳就对他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但老汉却低着头说:“我没钱,吃低保的,养不起你。”
李德芳很奇怪,哪有这样相亲的?第一次相亲无果而终。
不知为什么,李德芳对这个态度冷淡的老汉念念不忘,过了几天,她主动来到老汉家里,家里十分简陋却干净利落。
“我不要你养啊,我还有点钱,我只要个落脚的地方就行了。”
李德芳几乎是下意识地说出口,她真的不在乎,只希望有个家,有个伴儿。
老汉心动了,对啊,有个伴儿,才算是个家啊!
两个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直到这个时候,李德芳还不知道老汉真正的名字——邱大明,而老汉也只知道她姓刘。
一个月后,李德芳提出想领结婚证,举办一个简单的婚礼,老汉同意了。
两人都要领证了,邱大明才问起了李德芳的籍贯、姓名,这一问才知道:眼前要做自己新娘的刘泽华,竟然是自己失散60年的结发妻子李德芳!
得知眼前这个老汉竟然是60年前离家的丈夫,李德芳惊得说不出话来,她盯着邱大明看了半晌:“你是邱大明?邱大明,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邱大明激动地老泪纵横:“德芳,我走的时候20岁,现在都80多了……”
李德芳恍然醒悟,这都60多年了,自己老了,邱大明也老了啊!邱大明真的没有死,他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邱大明,你终于回来了啊!
60年前,战争分开了一对新婚夫妇;60年后,他们奇迹般地再度走到一起,这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缘分的驱使?对两个人而言,这次失而复得,散而重聚,让他们倍加珍惜,他们日夜厮守,十指相扣,再也不放手,再也不分离……
可惜的是,两个人都是80多岁的老人,命运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随着年龄增长,两人都开始出现各种毛病,因为经济条件不好,邱大明总是坚持不去医院,想省着钱给妻子看病。2005年,李德芳得了偏瘫,后来手骨折了,腿也跌断了,只能躺在床上,什么也干不了,也离不开人。
邱大明拖着病体,一个人艰难照料着妻子的生活起居,他日日夜夜守护在家,轻易不敢外出,生怕出了什么意外。李德芳看着丈夫忙忙碌碌,自己却什么都不能分担,有时会愧疚说自己给邱大明添麻烦了。
邱大明摇摇头,安慰妻子说:“我是打过仗的人,不怕死,我舍不得的只有你,这辈子亏欠你的太多了,不管我做再多,都没有办法补偿你。”
2009年10月28日,李德芳在邱大明的陪伴下,闭上眼睛安详离去,终年92岁。20天后,邱大明因病去世,追随妻子而去,终年94岁。
邱大明病逝后,他的儿子、李德芳的养子女将两位老人合葬在一起,给他们立了一块墓碑,墓碑背后铭刻着他们的传奇故事:他们一生两次结婚,活到90多岁,却没有一个子女;真正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十多年,却留下了一个奇迹般的人生。
下辈子,愿山河无恙,永无干戈,咱们再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