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的家 · 乡村最美私宅改造

2020-02-01     乡村旅游怎么搞




记忆中的老宅

原本沧桑破落

但充满了故事和历史

经由有心人细细雕琢

便有了温度

一砖一瓦

浓缩成岁月记忆

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破旧老宅改造,保留记忆中的美


01.

雨宅 – 木匠的家

【记忆】


和20年前相较,公路交通成了重庆东部丘陵地貌里的一种显著的大地景观,它的曲折迂回与多样的地貌交织在一起,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问题。


同样带来的改善,还有村民的收入、补贴、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光纤网络的入户,即便门口显著的广播喇叭还不时的推送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生动的惠民致富节目,令人恍惚这场30年的光景,但真实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航拍总图


五十年来,渝东传统的新居建造,几乎没有考虑任何朝向,能在不大的用地上,获得有效的建设面积,并满足“罗盘”的指向,显得极为重要。


少年的记忆里,三开间的老宅,总是有大把时光面对夕阳,视线对岸的中心,200年的黄角树,背光成剪影,依然抹不去。而石砌的单榀墙,自制的水泥空心砖,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即为80年代民居的主要建材。


小扇的窗口,寻不见玻璃,木框摇摇欲坠,这些记忆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图景,取代了建筑师原始的切入点。


沿道路夜景


入口夜景


入口与阁楼


【组合】


新的建筑以替代原有的危房,异地重建的选址避开了耕地和林地红线,同时获得了便利的交通,坐落得“刚刚好”。


主入口方向半鸟瞰夜景


想要房子简单又恰如其分,居住的各个功能被分解后安排在不同高度的场地上,相对独立。


厅被设置在最上的标高,通过廊连接入口部分,具有公共属性;卧室被设置在下层标高,获得下院的内向景观及私密性。当地建造传统里的石砌墙,作为了联系各功能的“关系”,以此带来的尺度各异的院落承接不同功能单元“观”或者“用”的需要。


以此形成的围合的内向的居住场所,模糊了传统建筑的朝向,但光线依然从西向进入,契合了老宅独特的场所精神。


剖面透视图,


廊道和入口通道


从走道看庭院


半室外茶室


从庭院看向客厅


从庭院看餐厅局部


从客厅看向庭院


从客厅看向餐厅


从餐厅看向客厅


从卧室看客厅


可变卧室


从卧室看下院


从下院看卧室


主体的厅和房是钢结构金属屋面,形似“异物”,却契合了当下真实的乡镇图景(钢结构与金属屋顶形成棚子由于其防水性能好、造价低廉和便于施工,已成为乡镇建造活动里最为常用的手段和材料)。


与此对应的厅的水平感(身体新经验)和房的三角形屋面的包裹感成为二分关系,并同时反映在高度的变化上,朝向庭院部分的大面积玻璃,模糊了室内外的空间关系,得以让自然进入室内。


厅与阁楼


阁楼室内


从阁楼看上院


从上院看卧室


塔作为一种视觉向量上的延伸,居中,可变。下院的棚,作为房的对照,从构造方式与材料选择,则保留了“理想”的“传统”,即:三分水的坡度,来自传统的屋架关系,木柱与木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回收自邻居家的青瓦。


庭院与廊道


【建造】


砖、石、木匠作为传统建造的主要工种,覆盖了整个建造活动,而钢筋工和焊工则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加入到二十一世纪浓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施工的控制,得益于作为木匠的主人,渐进的调和了其余工种潜意识里的不准确性。


夜间整体鸟瞰


视频


总平面图


轴侧图

平面图


剖透视图

项目名称:雨宅——木匠的家
项目地址: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求雨堡
竣工时间:2019年1月
建筑面积:195㎡
设计方:小写建筑事务所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创:李伟、袁媛、李亮
设计团队:曾文娟 姜鹏 袁帅 汪思民 贺雨晴 马薇 胡翠英
结构设计:吴海胜
施工负责:李风威
摄影师:何炼 直译建筑摄影


-延伸阅读-



02.



长城下的住宅


项目坐落在北京的北侧,长城脚下,房子现有的结构最初建于上世纪中叶, 作为地下仓库使用,储藏该村出产的水果,仓库完全由天然石材建造,体积规模为21x11x4 米的长方形。


建筑外观


业主在用地南侧拥有一栋房子,地形高于本项目,可以俯瞰仓库屋顶,设计的委托范围是将该仓库改造成4间卧室的住宅,也可以被认为是旧宅的扩建。


平面图


仓库朝北,部分低于周围地形,部分嵌入地形,为了给新住宅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需要针对这些特殊条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设计策略主要集中在主要方向:增强储物空间和石墙的特征,将可能多的光线引入室内空间,并保留客户现有住宅的全景。


住宅部分嵌入地形


石墙的特征得到增强


现有的天然石墙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设计充分暴露天然石墙以体现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存在感,新的抛光混凝土结构和白色抹灰内墙与其产生强烈对比。


只有在北侧,原本的天然石墙被一个大的玻璃幕墙所取代,土壤被拆除,与主立面对应地形成了一个宽敞的露台,延长了起居室与用餐区的长度,同样在北侧的车库,被镶嵌在整体的体量里。


设计充分暴露天然石墙以体现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存在感



新的抛光混凝土结构和白色抹灰内墙与石墙产生强烈对比



室内夜间概览


在开放式起居室,定制的开放式壁炉和黑色厨房柜台形成了2个视觉焦点,而车库的木材完成面柔软了起居室的背景。


起居室概览


下沉的沙发区域


定制壁炉和黑色厨房柜台构成了起居室的两个焦点



新屋顶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引进了自然光,现有的屋顶被两个混凝土楼板取代,这两个混凝土水平向的元素与石墙相互独立,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高度。


北部较低的屋顶覆盖客厅和车库,同时也是屋顶露台,它短于现有的石墙长度,因此房子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形成了两个花园,这些花园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自然的光线。


既有屋顶被两个水平的混凝土楼板取代,设置在两个不同的高度


花园


南部较高的屋顶向西转移,允许通过通往较低屋顶的露台,避免向东院投射阴影,屋顶在不同的高度上对周边梯田式的地形做出回应。


两个屋顶之间的缝隙使更多的自然光进入建筑的中心部分,并在温暖的季节改善自然通风。


剖面图


两个屋顶之间的缝隙使更多的自然光进入建筑的中心部分


较高的屋顶下,南部是卧室。由于他们高高的天花板和高耸的窗户,设计师试图形成让使用者能产生享受沉思的感觉。


每间客房均设有私人浴室,卧室由一条通道连接,通过三个台阶与相邻的生活区相连,在卧室的旁边,项目的东南角,一条隧道连接着新房子和现有的住宅建筑。


由于新旧住宅被一条区间道路分隔开,因此这条连接新旧住宅的通道被转移到了地下。


卧室位于较高的屋顶下



每间客房均设有私人浴室



因此,从业主现有住宅的露台上可以看到两个漂浮的绿色屋顶以及长城。


露台视角


坡道与屋顶


模型



场地平面图


设计分析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2lWBHABjYh_GJGVxSeQ.html